妇女:和平的导师〈1995〉
|
妇女:和平的导师〈一九九五年〉
各位善心人士:
1. 在这一九九五年的元旦,在下一个一千年在望的此刻,我要再度为世界的和平向你们迫切地呼吁。
我们不能再容许暴力继续地迫害无数的个人和民族,容许战争仍在世界许多地区造成流血,容许因不正义使得某些地区全体百姓的生命不堪负荷。
时候到了,我们要把言语化为行动,愿所有个别的人民和家庭,信徒和教会,国家和国际组织全都意识到他们被召叫来更新他们为和平而努力的承诺。
人人都知道这项任务困难重重。追求和平的工作要想有效而且持久,就不能把和平看作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共存而已;而是要能影响人心并诉诸对人性尊严的重新觉醒。我们必须不断地大声疾呼:只有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性尊严都被提升,而且每个人都有机会按照这样的尊严生活时,才能有真正的和平。「任何一种人类社会要想秩序良好并具生命力,就必须建基於一个原则之上,这个原则乃是:每一个人都是『人』,那也就是他的本性具有上天赋与的理性及自由意志。的确,正因为他是一个『人』所以他出於天性立即且直接的拥有权利和义务。因此,这种权利和义务是普世性的、不可侵犯也不可剥夺的。」
(01)这个关於『人』的真理是解决以促进和平所有问题的关键基石。把这项真理教导给人,正是为肯定和平的价值最有效也最持久的方法之一。
2. 以和平为目的的教育意谓要打开心灵去接受教宗若望廿叁世在《和平於地》通谕中所指出的那些价值观:「真理、正义、爱与自由」
(02)。教宗指出,这些价值观乃是一个和平社会的基础。这是一种与生命的每一个层面相关的,而且是持续终身的教育课程。它训练个人要对自己也对别人负责,要能够勇敢睿智地促进整个人及全人类的福祉,就如教宗保禄六世在《人类发展》(03)通谕中所强调的。这种和平教育的成功,有赖於所有以不同身份负责教育工作及社会生活的人们的通力合作之程度而定。为教育所贡献的时间决不是浪费的,因为一个人的未来,家庭的未来以及整个社会的未来都会由它而定。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愿针对妇女们发表今年的世界和平日文告,并邀请妇女们全心全力地成为教导和平的人。愿她们在个人与个人间、世代与世代间,以及在家庭、文化、各国的社会与政治生活、尤其是在冲突及战争的情况中,为和平作见证、成为和平的使者及教师。愿妇女们继续遵循引向和平之路──在这条路上,已有许多勇敢而有远见的妇女走在她们前面。
3. 我向妇女作这样特别的邀请,请她们担任缔造和平的导师,是因为我们了解到「天主是以专属於女性的独特方式把人付托给她们。」 (04)不过,这并不表示要由女性来独任艰钜,而是要男女两性按着蒙召相爱、彼此满全的道理,来同心寻求和平,合力缔造和平。的确,圣经创世纪首章就很美妙地透露了天主的计画:他愿意男人和女人之间应该有深度的共融,彼此相知,彼此交付。(05)男性以女性为伴,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伴侣。此一交谈、对话的渴望,是无法从其它受造物那儿得到满足的。它说明了,当厄娃是由他的肋骨受造时[按照圣经上那意味深远的象徵!]为甚麽亚当会情不自禁地惊呼:「这才真是我的亲骨肉。」[创世纪二23]这是人世间第一声爱的惊呼。
尽管男人和女人都是为了对方而受造的,却并不表示天主把他们造得不完整。而是天主「把他们造成共融的人、彼此『互相扶持』的人。因为就人而言他们是平等的[我骨中之骨](06),就性别而言他们是互补的。」这相依与互补乃是婚姻中的两个基本特色。
4. 不幸的是,人类历久不断的罪恶扰断了天主的计画,而且一直还在阻扰天主最初为夫妇、特地为两性不同的本质而准备的计画,使之无法圆满实现。我们应该重归天主的这个计画,加强宣报它,好让尤其是妇女们──因计画之受阻而遭难最重的──终於能够把她们的女性特质及尊严完全表现出来。
的确,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里,妇女己经在这个方向跨出了意义深远的一步。她们也在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种种方面,当然也在家庭生活方面,都有了出色的自我表达。这旅程一直是艰难而复杂的,偶而也不免於错误,但基本上是颇有进展的。尽管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区,由於种种阻碍,妇女们仍旧未能按照她特有的尊严被承认,受到重视和尊敬,以致这奋斗的旅程尚未完成。
(07)
在缔造和平的工作中,绝不可以忽略对妇女的人格尊严承认并加以促进的努力,因为正是她们蒙召在教导和平的工作上承担着无可取代的任务。为此,我热切地请求每一个人,都能反省妇女的角色在家庭及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也留神谛听她们在语言、行为中所表达的对和平的渴望;而在最最悲惨的时刻,她们则以深沉的忧伤,默默而有力地流露出此一渴望。
5. 为了要做一个教导和平的人,妇女必须首先培养自已内心的和平。而内心的和平来自知道天主爱我们并且愿意回应他的爱。历史中充满了伟大妇女的典 ,她们受到这种理念的鼓励,因此能够成功地克服种种暴力、战争、被剥削、被歧视的逆境。
然而,由於社会、文化的限制,许多女性无法全盘体认到自已的尊严。此外,也有些妇女则沦为物质享乐主义的牺牲品,被视为玩弄的对象,或被人利诱陷入令人唾弃的行业。甚至包括少女在内。对这一些不幸的妇女应给予特别的关怀,尤其是由那些家境良好、富侧隐之心的妇女们,来帮助她们去发现自己内在价值与资源。妇女必须要帮助妇女,并要向在这方面己证实有能力的各种协会、运动及组织──大多是宗教性的──所提供的可贵而有效的贡献中寻求支援。
6. 在养育子女方面,为人母者担任特别重要的角色。藉着使母亲与子女结合的特殊关系,尤其是在生命最早期,母亲给了子女安全感与信赖感;缺少了这些,孩子在人格个性的发育上就会有困难。往後,要和别人建立积极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容易。母亲与孩子之间这种最原始的关系,在信仰上也有特殊的教育价值,因为早在孩子接受正式的宗教教育之前,母亲就已经可以引导孩子的心灵,使其归向天主。
但是这样一种关键性而且细腻的重责大任,不该把它丢给母亲单独去承当。子女需要双亲的临在和共同的关怀,因为父母能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影响子女,而履行他们身为教育者的责任。夫妇之间关系的好坏,对子女的心理有深远的影响,并对子女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以及一生中会遇到的其他关系也都会大有影响。这种最早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与父母及其与家人的关系,是彼此相亲相爱,并有积极的互动,孩子就能从自己活生生的经验中学习到有利於增进和平的价值观:热爱真理与正义、培养有责任心的自由、尊重他人。同时由於他们在温馨及受欢迎的环境中长大,他们能从自己的家庭关系中看到天主的爱,而在灵性的气氛下成熟,并培养出开放的胸襟,大方地舍己为人。子女在发育的每一阶段,当然都要接受和平之道的教育;青春期的子女正值难以教养的时期,更需要教育他们和平之道,因为这时他正值从少年步入成年的过渡阶段,危机四伏,他们要面临攸关一生的重要抉择。
7. 面对此一教养上的挑战,家庭乃是「社会生活的首要而基本的学校」(08),乃是教导和平首要而基本的学校。因此不难想像:一旦家庭本身之内在稳定面临动摇、甚至破坏的危机时,所可能发生的悲惨後果。在这一类的情况之下,妇女们常常是孤立无援的。而正是为此,她们不但应该受到其他家庭、教会组织以及义工团体的关心和协助,也该由国家或国际组织,藉适当方式给与人道的、社会或经济方面的支持:支持她们抚养孩子,不致被迫因无暇兼顾而放弃职责,或让孩子由别人领养。
8.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存在於对男孩和女孩,从小就有性别的差别待遇的这种恶习中。如果女孩子们从一出生就被看轻、被视为次一等,她们的尊严将受到严重的伤害,她们的健康成长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危害。孩童时期性别方面的差别待遇会带给妇女们终身的影响,并将阻档她们不能全力参与社会生活。
有鉴於此,我们怎麽可以不承认并鼓励许多妇女们,包括许多修会的修女们,在各洲、各文化背景中从事女性教育和关怀妇女所付出的弥足珍贵的努力?同样,我们怎能不向那些多年来并仍继续在恶劣环境中为促进健康,为挽救女孩的存活而努力的妇女们表示敬意?
9. 一旦妇女们能把拥有的天赋充分贡献於社会,那麽社会自我认定的方式和其结构方式必将有所改进,而更恰当地反映出人类大家庭的合一实质。这里我们可见到为巩固真正和平最重要的条件。愈来愈多妇女们参与地域性、全国性、国际性层次的,社会、经济及政治生涯,因此应该是非常有益的发展。在一切的公共事务上妇女都有完整的权利积极参与,而且这项权利必须予以确认;必要时,更藉适当的立法加以保障。
然而,肯定妇女的公共角色,却无论如何不可以损及她们在家庭中无可取代的地位。她们在家庭中的贡献,纵然其对社会福祉及社会进步之重要性仍未受到充分重视,却实在是不可量计的。因此,我将继续要求采取更多决定性的步骤以确认及促进此一非常重要的事实。
10. 目睹今日各种暴力急遽地增加,我们既惊栗不止更满怀忧虑。不仅个人,连整个社群都似乎对人类生命丧失了尊重之心。妇女、甚至孩童不幸最常沦为盲目暴力的牺牲品。这种粗暴野蛮的行为,确实为人类良知所深恶痛绝。
我们都有责任竭尽所能,不但要将战争的悲剧而且要将对人权的侵害,从我们的社会中一一摒除。首先由保障生命权开始:人类之生存权,自受孕之瞬间即开始拥有,绝对不容争辩。违反个人的生存权,无异於为战争的极端暴力埋下种子。基於此种理由,我呼吁所有的妇女,永远要站稳立场,保护生命。同时,我也要敦促各位协助在苦难中的妇女、尤其孩童;最优先的是要帮助那些曾受战争蹂躏、带着精神恐惧创伤的人们,唯有慈爱、怜惜的关怀方能使他们重获信心与希望而敢於展望未来。
11. 我们可敬可爱的故教宗若望廿叁世,在他指出妇女参与公众生活乃是「时代的徵兆」之一的同时,也声称:她们己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将不再忍受被视为工具。
(09)
妇女有权利坚持她们的尊严应受到尊重。当然,她们也有义务努力工作,以推展、提升不分男女所有人的尊严。
因此,我衷心希望,在一九九五年所推动种种国际计画中──其中有一些特别着重妇女问题的,例如由联合国赞助,在北京举办的「平等、发展及和平工作」会议──能提供良机,在和平的旗帜之下,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群间的关系更为人性化。
12. 玛利亚,和平之后,她与我们这时代的妇女是亲近的,因为她曾做过母亲、她曾对别人的需要立下关怀的榜样、她为所受苦难也做过见证。玛利亚以深度的责任心活出了天主在她内所意愿的救赎计画。当她知晓天主拣选了她做自己圣子的母亲这件奇迹时,玛利亚的第一个思念即是起身去拜访她那位年老的表姐丽莎,为了能给予她一些帮助。两位表姐妹的相遇,给玛利亚机会以那首动人的谢主曲[路一:46─55]来表达内心对天主的感恩之情。是在她内,并藉着她,天主开始了一个新世纪、新史证。
我祈求至圣童贞玛利亚保护所有为了服务生命而把自己献身於缔造和平的男男女女。以她的助佑使这些献身者在世人前特别是那些在黑暗中,在受苦难以及渴望正义的人前,见证天主爱的和平临在!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发自梵蒂冈
附注:
(1)教宗若望廿叁世的《和平於地》通谕[一九六叁年四月十一日]AAS55 (1963) 二五九 页。
(2)同上二五九─二六四页。
(3)参阅教宗保禄六世《人类发展》通谕[一九六七年叁月廿六日]第十四页,第二六四页。
(4)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妇女的尊严》牧函[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五日]。
(5)参阅《天主教教理》第叁七一条。
(6)参阅同上第叁七二条。
(7)参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妇女的尊严》牧函[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五日]。
(8)参阅教宗保禄六世《家庭团体》劝谕[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廿二日]。
(9)参阅教宗若望廿叁世的《和平於地》通谕[一九六叁年四月十一日]二六七─二六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