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資料庫
貳、胎教
貳、胎教

  最基本的家庭教育,應由胎教談起。老祖母、醫生和心理學家講這問題才具權威;由筆者來說,未免有賣狗皮膏藥之嫌。但這問題在家庭教育中非常的重要,略而不提就像蓋房缺了一根大樑。,因此略去孕婦生理、衛生、保佺等專門問題,只就筆者認為應注意的幾點,提供出來,聊補空檔。
沒有人不希望生個健康的嬰兒,先天不足就不能健康了。現代人很重視先天問題。其實在科學化的醫學尚未發達以前,我國漢朝時已經有文獻可考,早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名之為胎教。胎教的說法好像很神秘;孩子尚未生怎麼去教導呢?

其實傳統的所謂胎教,說穿了,並不是教育胎兒,而是教育孕婦,兼及丈夫。按辭海「胎教」條:「好婦一切視、聽、言動悉衷於禮,則胎兒自受其感化,謂之胎教」。大戴禮(漢朝「、保傅:「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新書雜事:「周妃孕成王於身,立而不跛,坐而不蹉,獨處不踞,雖奴不罵,胎教之謂也」。不要以為現代科學發達,古人的說法已經失掉了價值。試觀一切科學都是基於古人傳統之經驗而發明的。我國胎教的說法,不但沒有失效,反而在今天的社會裡,更當重視其價值。即以辭海這幾句簡單的說法,不但說明了好婦應注意的事項,也說明了丈夫應有的態度(而就宴室)。
提到丈夫,也許有人以為這裡是開玩笑。妻子懷孕、丈夫又代替不了,怎麼關係到丈夫身上呢?笑話倒有一個,而且是事實。據人類學家說:巴布亞人 Papua and New Guinea,當妻子懷孕時,丈夫也必須害晨嘔症 Morning Sickness,直到嬰兒生下來!一個好丈夫,不能不關懷有孕的妻子,所以也必須明白孕婦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以輔助完成完整的胎教。這是做丈夫做父親的責任,怎麼以為懷孕是妻子一人的事呢?

1. 情緒

  在古老封閉的社會裡,婦女大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視、聽、言、動的機會很少。但現在社會父開,婦女活動的範圍已經沒有界限了。正因此,我國傳統的胎教指南,為現代人來說,就更為重要了。胎教首重孕婦的情緒問題,故有「好婦一切視、聽、言、動悉衷於禮「的說法。這裡「禮」不作禮儀解,而應作「逍中」解。凡視、聽、言、動都與情緒有密切的關係,而女人在情緒方面要比男人活潑,換句話說,也就是易動情緒,或感情豐富。女孩到了青春期,尤其變得多愁善感,而且一生情緒的表現,總是比男人活躍。懷孕期間,全身內外起了變化,不舒適的感覺每日出現。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影響情緒、情緒影響胎兒。
因此情緒的變化與疏導,就成了胎教的焦點。但許多青年婦女不了解這一點,更不知道如何適應與疏導,因此覺得自己一人受罪。如果再加上丈夫也不了解,不知體貼關係已孕的妻子,這時孕婦就陷入了極端的孤獨,惡循環就此開始,情緒越來越壞,而且自己也莫明其妙。所以,如果事先了解這一點,知道如何疏導自己的情緒,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2. 發怒

  最顯著的情緒激動是發怒。故胎教條特別指出「雖奴不罵」的說法。人與人相處,不免發生摩擦而致動怒。許多人都容易遇事理直氣壯,必欲傾吐自己的理由而後快。人吵一頓不能不動肝火;誰知這樣一來殺死了多少細胞!而這些細胞也許正是胎兒等待的養料呢!.總以為若不形諸言語,大吵出來,就是無能或理屈軟弱的表現:豈能受這種委屈?其實不然,我國有以柔克剛的說法。物擊、之則鳴。
這是物理現象。但人擊之可以不鳴,這是理性的表現。別人以無理犯我,我就燧之以無理,這不是成了物理現象嗎?理性在那裡呢?人對我無理,固屬他們不聰明、沒涵養、不道德。然而我若毫不反省的來個以惡還惡,那麼我比別人高明嗎?這不等於以糊塗報糊塗嗎?這樣是把自己與糊塗人放在平行的水平線上了,這算得剛強嗎?別人對我無理,自是糊塗,而我一笑置之,不和他一般見識,這種態度才是真聰明、真剛強,且落得心平氣和,情緒穩定,胎兒受益非淺!

3. 疏導情緒

   也許有讀者誤認為這是在壓制情緒,豈不悶出神精病來?請注意,筆者這裡是用「疏導」,而不說控制情緒。情緒有如流水,若要圍堵控制,必定造成泛濫或導致憂鬱症神精病。相反的,疏導有如大禹治水:疏導,順勢而導入正軌。怎樣叫疏導呢?這裡還是用個老名詞來說比較明白:那就是「修養」。情緒是先理智而發,如果任其自由發展,不以理智立即導人正軌,則情緒必定勝過理智,終而使理智盲目而被役使。比如,常聽人說:我就是脾氣不好,我發了脾氣,什麼都不顧了(也許會殺人呢)。為什麼如此呢?就是因為沒有修養。為什麼沒有修養呢?是因為向來沒有反省過,沒有想過疏導情緒的問題,換句話說,一向任情緒自由發展,從未以理智去疏導。
情緒是出自本能的(如物擊之則鳴),是遇事立即觸發的反應。如果順其自然發展,則必蒙蔽了理智,而進入鑽牛角尖的狀況(如越想越氣)。情緒譬如船,而理智卻是舵手。如果會用理智,一切必會導入合情合理的平安港灣。但運用理智,必須經過練習,這個練習叫做修養。練習或修養,不是一蹴而成,必須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時常下功夫,才能使理智作主,駕御情緒;否則,理智反成了情緒的奴隸(越想越氣)。舉例說明:先生回來後,一下子坐下,扭開電視,聲音放的很大。本來大大就頭痛了一天,噪音更加增了不迫。下廚已經是掙扎著,現在叫他幫忙擺擺碗筷,竟相應不理,好像椅子上抹了膠的一樣;因此情緒上昇,不能自己!如果很能幹,使得奴僕一呼百應,坐著充老爺猶可;但沒有那福氣,卻拿大太當丫頭。平常也就算了,現在又有身孕,豈是女人活該倒霉?沒結婚以前,說的天花亂墜,奉若仙女,現在卻拿人當奴隸!於是越想越氣。好吧!給他個教訓,乾脆把已做好的飯倒入垃圾筒,今天誰也別吃飯。砰的一聲關了門,躺在床上大哭一場。如果會用理智有修養呢?雖然見了這種情形,首先反應是心中不怏。但是一經警覺,立刻放棄自己的不快,而替對方找理由:也許他今天在外面遇到了什麼不愉快的事,犯了大孩子的脾氣,藉以賴皮,找尋安慰。妻子既為腎內助,宜設法安頓他,且任其休息一下,開上飯來,也不必問他何事,以免真有所不快,飯間提起而引起消化不良。以後俟機噓寒問暖,引其自動發洩。如果他守口如瓶,也就不了了之。總要使他感到在妻子身傍,回到家裡確實是他的安樂窩。這樣一來,一場風波就消逝於無形了。自己的一切不舒適,由於知道愛丈夫就是愛自己,表現了一次大方賢慧;由於對自己理智的措施,感到滿意反而愉快了。這種會替別人著想,氣之始發而立行疏導,謂之會運用理智,也就是修養(非阿Q哲學也)。這樣看起來,修養吃了什麼虧?既免了傷害夫妻感情,又保持了自己內心的平靜,更使胎兒安眠於母懷,這不是一舉數得嗎?尤有甚者,如果在懷孕期知道仔細,會疏導情緒,久之習以為常,練成了終身的修養,豈不藉懷孕期的仔細而成了聖女嗎?

4. 別自己嚇唬自己

怒乃七情之一,以其來的特別顯著,故不厭其煩的詳述於上,實則,懷孕期間,七情六慾,均當仔細注意疏導;視、聽、言、動均應力求適中(悉衷於禮)。
今再例舉一、二,餘可類椎。一般情形,女人都比較膽小;但人是很奇怪的。小孩聽鬼怪故事,越聽越往大人懷裡鑽,但仍要講述的人繼續說完。這種怪心理在年青的婦女中並未消失。電影電視製作人,抓到了人們的這一弱點,往往故弄玄虛,弄些稀奇古怪的幻想,搬上銀幕叫座入膽小的人,雖然明知是演戲,但是恐佈凶慘的鏡頭,看後往往時常留在腦海裡,甚致因為深刻的印象而入不了夢。又有的人因為想像力豐富,一遇身體虛弱(懷孕的人往往就虛弱),往往把幻境與事實混淆,自己嚇唬自己。這種恐怖的景象對胎兒有很大的壞影響。與此類似的是賺人眼淚的小說,懷孕期間最好避免這類東西。平常生活中已經有了不少擾亂情緒的事務,何必再增加不必要而又擾亂情緒的影片和小說呢?現在有的孩子生下來就害了神經過敏症Hypersensitive,那是由於母親難逃這雜亂的社會環境;若自己再找足以擾亂視聽的節目,實犯了胎教之大忌!

5. 偷聽

   另外一個關於「聽」的問題,就是人們往往願意知道別人如何批評自己。最不明智的是偷聽。如果恰巧聽到人們談到自己的名字,必定閉息側耳,以便探知究竟。幸好別人正在誇獎自己,當然不盡沾沾自喜;但若正在惡言批評,自必大為忿怒。偷聽不是長處而是弱點,自找煩惱,怨得誰人?正面的辱罵,尚應以理智穩住自己的情緒,安定自己的心志,以免懷孕期間由聽而來的煩惱,豈可好奇的再去偷聽別人呢?
關於視、聽、言、上面拉拉雜雜的說了一些。至於「動」的問題,應該入於衛生保健的專門課題。現代市面上有關孕婦的書籍很多,在此就免班門弄斧了。
不過仍提出一事:跳舞。現在年青人很喜歡跳舞,但是有些舞蹈(見於電視者)。我想連最開明的醫生也不會讚同孕婦去跳的。適宜的運動,在醫生或專門指導孕婦運動者的指導之下去做是必須的;但妊娠後期,恐怕一動不如一靜更為安全了。

6. 孕婦的吸烴和飲酒問題

   另外一個屬於醫生專門的問題,但也是常識,特提出來,以供參考。其一,登載於英文紐約時報Jan. 6, 1992.者,其中談及毒品、咖啡情、酒類、吸煙等問題;另一篇也是談懷孕問題的N.Y.Times, Feb. 16, 1982,其中涉及懷孕期中的房事問題。但希作丈大的要注意這個常識。
雖說男女平等,但也別忘了男女有別。因此這裡只就孕婦飲酒和吸煙二項提出來,希望孕婦重視這個問題。孕婦酗酒,可導致胎兒畸型,面部歪邪,心臟缺陷,發育緩慢,以及腦力與活動力缺陷症。輕度飲酒亦能引起胎兒各種缺陷,或胎兒腹內呼吸停頓等現象。至於吸煙能導致胎盤內血液缺氧,而引起流產,死胎、早產、難產等等。這樣看起來,切勿以秦皇島有三怪(其一為):大姑娘吸煙袋,或說什麼男女平等的怪誕理由來強辯。拉丁文有個俗語:健康的頭腦,寓於健康的身體內 Mens sana in corpore sano,套它一句:健康的嬰兒生於健康的父母。
總之,生兒育女可不能開玩笑,調以輕心。胎教屬父母雙方,絕不能冒失的以為是母親一個人的事;父親的責任與母親相等。尤有甚者入此時不只妻子需要丈夫的了解與體貼,嬰兒也需要父親的特別照顧!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