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圣保禄被斩首殉道:他的头落地後,触地处涌出叁股水泉。圣人的遗体被葬在贵妇路恰纳的庄园里,离他受刑的地方约叁公里。
|
今天我们看到的圣保禄大殿(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是重新修建的,旧的大殿於1823年7月15-16日夜间一场大火中毁坏殆尽,其後的修复工程竟连仅馀的壁画也破坏了;这些壁画是十叁世纪卡瓦利尼
(Pietro Cavallini)的作品。
当时,大殿本已具相当规模,但自这场大火後,却经历了多次修复工程。本来是要恢复它原有的面貌,但其间保守的修葺工作却不顾环境地运用幸存的部分,结果是与当时采用的十九和二十世纪初建 新风格,表现得格格不入。因此,今日圣保禄大殿,可以说是「修复原貌」的前车之鉴。
最初保禄宗徒的遗体,如同当时任何一个被处决的死囚遗体一样,被葬在奥斯蒂亚路 (Via Ostiensis)附近的墓地里 。不久,那些像弟茂德那样,在保禄生前跟随了他,并皈依了福音的信徒们,便在他的墓地举行敬礼
。

圣保禄大殿
在1823年大火前的外貌(比拉内西 Piranesi版画)。
重要的考古发掘,证实大殿地下和四周曾是墓地,包括为安放骨灰的墓洞(loculi),和为穷人和已获得解放奴隶土葬的坑坟(fossae)。
圣保禄在罗马
圣圣人於61年首次到罗马时,是被拘留等候审讯。他抵达时,罗马的基督信徒在亚丕雅路via Appia)上迎接他。保禄被押到罗马,是因为他在耶路撒冷圣殿中,被一些设法陷害他的小亚细亚犹太人认出,正当他们准备杀害他时,幸而有一名罗马军官将他从混乱的群众中拉出来,并拘捕了他,他才免於遭难。由於他声明自己是罗马公民,因此,他不在耶路萨冷受审,而要到罗马在皇帝的法庭受审。他在罗马的两年是在士兵看管下度过的。他那些着名的书信便是写於这时期。开庭审讯时,由於控告他的人没有出庭,因此,当局取消了控诉他的罪名。64年罗马发生大火,尼禄皇帝(Nero)指保禄是破坏国家制度的团体领袖。於是,保禄再次被捕,用铁 困绑,关在监狱(Tullianum/Carcer
Mamertinus)中。
可能於67年被斩首处决,殉道地点在罗马市郊的阿夸斯萨维亚斯(Aquas Salvias)。
|
有人在保禄的陵墓上建起一间类似墓室(cella memoriae)的纪念小堂,不久,这里便成了信友和朝圣者的目的地。他们从保禄的陵墓获得启发,用这位圣人传授给他们的方法,继续在多神信仰的人民问,进行艰巨的福传工作。保禄所用的方法是:巡游各城各邑,在当地的犹太会堂里宣讲,并建立起信友团体,并且不怕路遥险阻,常以书信或其它方式,与他们保持联系。由於这座纪念保禄宗徒的小堂具有极大的放发性,因此,即使历代以来曾经多次重整修建,却至今没有被迁移过。
 |
四至五世纪的大理石板.上面刻了保禄的名字。板上有叁个洞:一个呈圆形,为放进香炉而凿的:其他两个较不规则的洞,则是在已刻上保禄名字後才开凿的,它们反映出民间信仰的强烈情愫:朝圣者从这些小洞放进布块,为接触圣人的遗体,以留作圣髑。
|
据最古老的《教宗名录》(Liber Pontificalis)记载,君士坦丁(Constantine)大帝在保禄的坟墓上修建了一座大堂,在教宗西尔维斯特一世(SylvesterI
314-335)在任期间,这座大堂於324年11月I8日被祝圣。当时大堂的拱壁(apse),与今天的方向刚好相反,紧贴在旧奥斯蒂亚路边。大堂原来的规模颇小,後来,才在348-386年间,先後由瓦伦蒂尼安二世
(Valentinan II)、狄奥多西(Theodosius)和阿尔卡狄(Arcadius)叁位皇帝扩建。他们把工程委托给建 大师(Professor
mechanicus)济里亚德(Cyriades);他兴建了一座有五个通廊(naves)的大殿,内有八十根石柱和一个四边形的柱廊庭院(quadriportico)。根据中殿凯旋拱门(triumphal
arch)上的刻文,可知大殿是於390年由教宗西里修(Siricius)祝圣,不过工程直到395年和诺里皇帝(Honorius)执政期间,才告完成。
大事年表
|
|
公元300年 |
324年11月18日,祝圣在保禄陵墓上修建的圣堂。 |
|
395年, 经过11年的工作,大殿竣工。 |
公元400-1000年 |
450年,开始进行长达300年的修复工程。 |
|
882年, 建成教宗若望城的围墙与城楼 |
公元1000-1700 |
十一世纪,兴建钟楼。 |
|
1220-1285年,增建回廊庭院、装饰大殿正门面和宗座祭台华盖。 |
|
1724年, 重建门廊并完成一系列的修复工程。 |
公元1800 |
1823年7月15日夜里,一场大火,几乎将大殿毁坏殆尽。 |
|
1826年, 建 师贝利用信友捐献的经费开始重建工程。 |
|
1840年, 祝圣重建的大殿。 |
 |
和诺里叁世
(Honorius III) 於1216年批准道明会会规 ( 巴萨诺 Leandro Bassano 油画的特写 )。
|
从第五世纪中叶教宗圣良一世(St Leo I)任职期间,展开了一连串的修饰工程,由此可见教会对这座大殿的重视。教宗圣良一世修饰了凯旋门上的彩石镶嵌画;教宗西,玛克(Symmachus
498-514)修茸了已经摇摇欲坠的拱壁,并兴建了几间朝圣者收容所(habitacula),这些住所後来又由教宗色尔爵一世(sergius
I 590-604)将侧廊(aisle)的地板提高,并将左右耳堂(transept)与中殿相连。哈德良一世(Adrian 772-795)修整了前庭(atrium);良叁世(LeoIII
795-816)造了第一个大理石地板。额我略二世(Gregory ii 715-731)再度,命本笃会士(Benedictines)长期守护在保禄宗徒的陵墓旁;直到今天,本笃会士仍然是这里的守护者。
 |
波尼法爵九世加冕
(Boniface IX),取自十五世纪手抄本弗鲁瓦萨尔的编年史中插图的特写。
|
圣保禄大殿曾遭伦巴族人(Longobards)和回教撒拉森人*Saracens)的掠夺,教宗若望八世(John VIII 871-882)为了避免大殿再度受,蛮族的破坏,因而环绕着大殿 了围墙和城楼,俨然一座卫城,人们称之为「教宗若望城」(Giovannopoli)。十一世纪时,人们又在大殿北面侧廊近正门面(facade)处, 了一座钟楼。
在十叁世纪,圣保禄大殿达到了富丽堂皇的顶峰。许多在这时期完成的装饰,有的完全未遭1823年的大火损坏,有的仅部分幸存,如:阿诺尔福(Arnolfo
di Cambio)所造的珍贵祭台华盖(ciborium);卡瓦利尼(Pietro cavallini)大殿的正门装饰;还有美丽的回廊庭院(cloister)和复活烛台。圣保禄大殿除了是前来罗马朝圣的人必到了一站外,也是普世公认的一个宗教艺术汇集点。
 |
尼古拉五世接收献书
(Nicholas V) ,取自斯特拉斯堡 (Strabourg)的巴西里奥(Pietro de Basilio)的 《玫瑰诏书抄本》(Rosarium
decretorum codex)。
|
从教宗波尼法爵九世(Boniface IX 1389-1404)开始,每逢圣年大典,必先行修饰,并为修茸大殿的工作颁发大赦。
 |
木制苦像:
十是十四世纪卡麦诺 (Tino a Camaino)之作品。相传1370年间,苦像上的基督曾将头转向在他脚下祈祷的圣女彼济达(St
Brigid)。
|
教宗玛尔定五世(MartinV)继续前任教宗的做法,於1423年9月4日颁发诏书,吁请信友们踊跃捐输,以整修大殿和毗连的修院。额我略十叁世
(GregoryXIII)趁1575圣年的机会,下今以绘画装饰大殿祭台後的司祭间(presbyterium),并在保禄陵墓周围 了栏杆。
大殿内部
长131.66米,宽65米,高29.70米,共有80根独石花岗岩石柱。大殿这共有五个通廊(naves)平均宽度为245.60米。
四边行柱廊庭院
(quadriportico)
是卡尔代里尼(Guglielmo Calderini)於1928年修建,长70米。门廊(pronaos)正面有十根独石红花岗岩石柱,高10米,两侧面柱廊有两行石柱,而向着5提伯河(Tevere)的柱廊,则有叁列石柱。整个柱廊庭院总共有146根石柱。
大殿内部上方
有36幅描绘圣保禄生平的壁画,下方是从圣伯多禄宗徒到若望保禄二世共265位教宗的画像。
|
1600年教宗格来孟八世(ClementVIII)将主祭台升高。1725圣年的前一年,刚完成的门廊(portico)倒塌,教宗本笃十叁世
(Benedict XIII)立刻委托卡内瓦里(Antonio Canevari)负责重建。卡内瓦里将古老的前廊(narthex)拆除,移走古老四边形柱廊庭院
(quadriportico)残留的石柱。
同年也兴建了苦像小堂(Cappella del Crocifisso),即今天的圣体小堂(Cappella
del Santissimo Sacramento),供放十四世纪的木制显灵苦像。
许多世纪以来建设这座大殿所累积的建 和艺术成果,因1823年夜间的一场可怕大火,几乎全部化为乌有;这个揉合了建 、宗教和艺术的结晶,几乎全被摧毁。

大殿内部火灾後的景象 罗西尼(Luigi Rossini)版画。
教宗、建 师和公教学者遂聚首一堂,共同磋商解决这个大挑战:如何令已经失去的大殿以真面目重现出来。这个挑战十分艰巨,尤其因为当时正值启蒙主义(illuminism)时代之後,社会受到反宗教和否定神圣事物的思想所主宰。
不过,仍有不少文化界、学术和政治界人士,支持教宗良十二世(LeoXII)展开重建大殿的工程。教宗於是在1825年1月25日发布手谕(Ad
plurimas easque gravissimas),请主教们推动信友为重建圣保禄大殿捐献。这项工程是教会在十九世纪的最庞大工程。全球信友热烈响应教宗的呼吁,许多人捐献金钱,埃及总督赠送了雪花石(alabaster)柱子,俄国沙皇尼古拉(Nicholas)送来了孔雀石材(malachite),後被用作左右耳堂(transept)两祭台的材料。
建 师贝利(Belli)根据瓦拉迪耶(Valadier)初时的计划,於I826年9月动工。他首先拆除普拉奇迪亚拱门(Galla Placidia's
Arch),和重建大殿门外的四边形柱廊庭院 (quadriportico)。
1840年I0月5日,教宗额我略十六世 (GregoryXVI)隆重祝圣了「殉道纪念间」 (confessio)的祭台,祭台上方还安置了已整修过的祭台华盖(cibori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