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朝 圣 胜 地

圣母大殿
参观

罗马方尖碑
仿造埃及塔,由教宗西斯托五世於1587 年立在埃斯奎里诺广场上,作为朝圣者的识别标记。

咨询
圣母大殿广场
电话:06-483195
公车:4,16,27,70,71,714前往圣母大殿,还有许多其他线路前往五百人广场。14路。
地铁:A和B线可从火车站乘坐,B线在Cavour下。
开放时间:7-19时(最後进入时间要在关闭前15分钟].

费尔迪南多.富格令人注目的大殿正面,柱廊有五扇门,敞廊叁扇,上方中央是费利普.鲁蒂的镶嵌画,於1200年的末期完成,描绘的是耶稣坐在由四天使支撑宝座上,举手降福,左边是圣母和诸圣,其他圣贤在右边。下面一排则描述了教宗利伯里欧和贵绅焦万尼寻找雪地之奇迹。在大殿正面的叁扇门中,左边一扇是圣门,如其它叁大圣殿一样,只在禧年才打开。

敞廊上立有四座大理石和镀金铜像,都是天使,是皮得罗.布拉奇1749年的作品,最初放在祭台华盖顶处。正面外部有十八世纪 的雕像,除了圣母抱圣婴外,还有圣人及教宗。柱廊上的浮雕取材於与大殿有关的事迹,也是十八世纪上半叶的作品。

大殿内部,长70米,宽35米,调和相呈,由四十根爱奥尼亚石柱分成叁个中殿,石柱及其基底本来参差不齐,後来富格把它们改成一致。最初,圣殿内部有许多窗户,光线充足;在十六世纪,部分窗户被封闭。窗户间腾出的墙壁上画的壁画属模亥派,叙述圣母和耶稣的故事。

西斯汀小堂的圆顶
Domenico Fontana 奉教宗西斯托五世之命在1586年建成。

在两排石柱的顶端墙壁上,横陈着两层镶嵌画,下层为教宗西斯汀叁世扩建时的精细嵌画,计有36幅第五世纪的镶嵌画,描绘了旧约的史迹,用油灰壁龛为框,上方为叁角面。一些画面以强烈的手法恢复了原作,另一些在1593年和随後的年代中重新绘作,其中六幅於十六世纪末在修建通向保禄和西斯汀小堂的小拱门时被遗失。画面未按确切的逻辑顺序,再次以古典传统的手法自左边反应了亚巴郎、伊萨格和雅各伯的故事,梅瑟和若稣厄的事迹则在右边。花格平顶天花板,据说是朱里亚诺的杰作,由教宗亚历山大六世赠送,根据传统的说法,镀这些图案的黄金,系由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从美洲所带回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将它献给当时的教宗亚历山大六世。天花板取代了原来的构架屋顶,在十八世纪的装饰中进行了明显的修饰。

基督坐在由天使环绕的王座上
属於圣殿正面的一组镶嵌画,由Filippo Rusuti 於十叁世纪末完成,以後又经过多次整修

殿内的地面,部分仍可看到有用各色细石嵌绘的彩色花纹图案,称为哥斯马特式,由罗马贵绅若望和斯科托.帕佩罗尼在欧金尼奥叁世(1145-1153)任教宗期间捐赠。保禄小堂,或博盖塞小堂是教宗保禄五世在1605至1615年间请弗拉米尼奥.蓬齐奥设计,在祭衣室的旧址上兴建的,从左殿入口,呈希腊十字形并以1610至1612年间的不同位画家的作品来装饰,其中包括阿尔皮诺.卡瓦列雷和圭多.雷尼的作品。祭台上那尊圣像非常出名,称为“罗马人民之救星”, 是一位年代迄今尚未定论的拜占廷画家的作品。有谓出自圣路加之手笔。教宗克雷孟八世和保禄五世被埋葬在这里,地下坟墓中则是博盖塞家族的人员。两个小堂分别献於圣卡洛和圣女弗阑切斯卡.罗马纳。旁边是斯福尔扎小堂,椭圆形状,由雅各伯.德拉.波尔塔按照米开阑基罗的图样於1573年竣工。切西小堂几乎在同一时期建成,也许是圭代托.圭代蒂的作品,年代可以考证为1550年,内有古列尔莫.德拉.波尔塔的墓碑。在同一个殿里,本笃十五世教宗立了一座献於和平母皇的纪念碑。

由四扇呈花盆状窗户照亮的後殿半圆形屋顶上,有亚科博.托里蒂1288-1292年 的镶嵌画,描绘基督为圣母加冕,蓝色的天空布满星星,两边各有一队天使。在捐款人中有尼各老四世教宗(左边)和贾科莫.科隆纳(右边),此外也有几位圣人,其中一位圣方济各最引我们注意,他与尼各老四世有关,这位教宗是登上伯多禄宝座的第一个方济各会士。

圣殿内部, 分叁个中殿,由40根爱亚尼奥圆柱支撑,以有珍贵的哥斯马特式理石镶嵌地面和文艺复兴风格的平顶花格天花板为自豪。

窗户间的壁画上描绘的是圣母玛利亚的一生,是十六世纪末期的作品。
後殿拱门上的镶嵌画在本世纪重新修复,画面上有默示录中的24位长老崇拜天主羔羊以及耶路撒冷和白冷城的象征。在十字形耳堂中的几幅壁画是关於先知的圆形画像,由彼得罗.卡瓦里尼、奇马布埃、菲利波.鲁萨蒂,或青年乔托所作。

钟楼, 高75米,是罗马最高的一座。罗马式风格,彩色装饰,建於1370-1378年间,正值俄我略十一世任教宗期间,以过去的底座为基础。在以後的许多世纪中经历了许多次的整修;1500年在它的顶端增建金字塔式的塔尖。

现存的凯旋门上的镶嵌画所介绍的是耶稣童年的事迹,创作手法相当自由,颜色鲜艳夺目:镶嵌物上有一百九十种不同色调。画面上没有真正的耶稣诞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圣母领报:玛利亚正坐在那里织布(根据来自伪经上的一个传统),圣母献耶稣於主堂,贤士来朝,天使在梦中显现给大圣若瑟,还有阿弗罗迪西欧总督在索蒂内城迎候逃往埃及的圣家(取自玛窦伪经),诸圣婴孩殉道,贤士拜见黑洛德王。穹门的顶上只见一空无人影的基督的宝座,暗指基督在审判的日子,再次来临。

内殿里祭台上的华盖由几根绕有金色铜的斑岩石柱支拱着,由名建 师富格於1740年设计。通往祭台的台阶由维尔吉尼奥.维斯皮尼亚尼於上个世纪后期完成。祭台上供放着一个水晶银盒,里面存放着传说中的白冷岩洞内几块马槽木板。银盒是路易吉.瓦拉迪的作品。对面是庇护九世教宗跪着祈祷的像,铸於1883年。在众墓碑中,可以看到右殿中立於1671年的克雷孟九世的碑石,和由多梅尼科.丰塔纳於十六世纪中期为尼各老四世设计的碑石。

从右殿出来,进入保禄小堂对面的西斯汀小堂,该堂内供有圣体,故亦名圣体圣事堂,由佛塔纳於1584至1590年间为教宗西斯汀五世兴建。小堂为"横直相等"的希腊十字形,中间有个大圆顶,两旁各有一个小堂和教宗的墓碑。装饰墙壁的理石取自塞维里尼时代的古碑,即立在帕拉蒂诺山丘脚前的一块碑石。

帐顶,
建於1740年,由环绕红色斑岩的四根圆柱支拱,是Ferdinando Fuga的杰作。

两侧墙壁上各有一教宗的雕像与墓碑,右方为西斯汀五世,左方为庇护五世(他是莱旁托战役的获胜者,在那个机会上他提出短诵,称圣母为“进教之佑” ),均由佛塔纳所建。小堂的绘画装饰大多为后期模仿派。

圣殿中部经由一个小楼梯进入马槽小堂,这小堂曾由阿诺尔福.坎比奥在1289年修复,在1590年佛塔纳把它搬到这里,先前很可能位於後殿的后方,或靠近内殿。佛塔纳愿意保持它的原始布置,使人能想像到白冷岩洞。小堂内,置於进口处拱门顶点的达味和依撒意亚先知的塑像据说是阿诺弗的作品。耶稣诞生的人物塑像,诸如叁位贤士,圣若瑟,牛和驴也都出自阿诺弗的手。圣母和圣婴耶稣则自成一组,被安置在壁龛里。

叁王来朝雕像
属於Arnolfo di Cambio 1289年雕刻的马槽中的一部分。

阿诺尔福的作品是教宗尼各老四世和科洛纳枢机主教所推行的计画的部分实现。在靠近中殿的石柱的从地面上可以看到贝尔尼尼家族简 的墓石,着明的建 师,雕刻家和画家,拿波利人詹.洛伦佐.贝尔尼尼也安息在下面的墓穴里。

在靠近十字形耳堂右边进出口的墙壁上可以看到孔萨我.罗德里格斯枢机主教哥德式的石棺(1299年),上面用各色细石嵌绘的彩色花纹图案,是焦瓦尼.迪.哥斯马特的作品。所以称做哥斯马特式图案。在叁叶状的拱门上有一幅圣母在诸圣人中间的镶嵌画。从右殿还可进入圣洗所,一度曾是冬季唱诗小堂,由弗拉米尼奥.彭奇欧於1605年建成,後来又由朱塞佩.瓦莱蒂在1825年改建。

付洗池小堂
建於十七世纪初,不过,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是十九世纪翻修过的面貌,是Giuseppe Valadier的作品。对面祭台上的「圣母升天」浮雕出自Pietro Bernini之手。

在圣殿的各墓碑中以奥多阿尔多.桑塔雷利的最为出名,是亚力山德罗.阿尔加迪的杰作,大约在1640年左右完成。从右面的墙壁进入教士的更衣室,里面有帕西尼亚诺於1608年画的壁画。

从这里进入教士的集会场所,过去称做“脸盆厅”,这里可以看到十五世纪的浮雕,是从米诺.德尔.雷阿梅建立的教宗祭台,拆毁後遗留下来的。

从圣洗也可以进入圣弥额尔和圣伯多禄铁链小堂,这小堂建於十五世纪,有古列埃莫.迪.埃斯图特维尔枢机主教的徽章,地面铺上哥斯马特式石嵌绘画图案。幸存的壁画残片是彼得罗.德拉.弗兰切斯卡的作品。

圣殿两侧与两座大厦相连,右侧的由弗拉米尼奥.彭奇欧建於1605年保禄五世任期年代;左侧的模仿右侧的,是稍後的工程,1735年由富格建 完成。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