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朝 圣 胜 地

圣十字架大殿
历史及参观

圣海伦雕像
供奉在圣十字大殿内。
大殿附近曾发现两段四世纪初敬礼圣海伦的碑文,证实这位皇后圣妇曾有一住宅在此。

埃斯奎里(Esquiline)山坡上的圣十字大殿,是为纪念和默想基督苦难而兴建的。大殿由君士坦丁皇帝(Constantine I)和他的母亲圣海伦 (St Helen) 建於皇宫(Palatium)的旧址上,初时被称为塞索里安(Sessorianum)大殿 ,也许是因为教宗圣西尔维斯特 (Sylvester I 314-337)曾用此殿作接见大厅 (auditorium)之故。虽然大殿也有海伦大殿 (Heleniana)或塞索里安大殿(Sessoriana)之称,它的官方名称却是耶路撒冷大殿 (Hierusalem)。这名称与存放在这里的耶稣十字架真木,和与耶稣苦难有关的其他圣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圣物是君士坦丁皇帝年迈的母亲在加尔瓦略山奇迹般找到,并带回罗马的。但这名称同时也表示,耶路撒冷和罗马两地之间产生了一种转移作用,後者由於伯多禄在十字架上殉道而得到圣化。

中殿拱壁上的壁画
描述寻获十字架真木的经过:波斯王科斯洛埃(Khosroes)抢走十字架。

大殿自中世纪末期开始,才被称为「(耶路撒冷)圣十字大殿」(Santa Croce in Gerusalemme)。

相传是教宗大额我略(Gregory I)把大殿委托给枢机总铎 (cardinal archpriest) 作领衔教堂 (titular church)。数世纪以来,这大殿经教宗额我略二世 (Gregory II 715-731) 和哈德良一世 (Adrian I 771-795) 多番修茸。

大殿正门附近的教宗本笃七世 (Benedict VII 975-984) 墓志铭记载,十世纪时,为了守护珍贵的十字架圣木,教宗曾命人在大殿旁兴建了一座大楼,供大殿的议事司铎团 (Canons)居住。可惜这大楼一直都空置下来,於是教宗良九世 (Leo IX)遂于1049年下令卡西诺山 (Montecassino) 的本笃会会士 (Benedictines) 进驻那里。可是,这些本笃会会士於1062年撤出,去了圣巴斯弟盎大殿 (San Sebastiano)。於是教宗亚历山大二世 (Alexander II) 便派遣卢卡 (Lucca) 的圣斐迪安(San Frediano)教堂的律修会士(Canonici regulares)管理教堂;教宗路爵二世(Lucius II 1144-45)在任期间,他们将大殿改建成罗马式,内分为叁个通廊(naves),加建了一座有两棂和叁棂窗 (2及3 lights mullion windows)的钟楼,又在四世纪的大殿正门面(facade)前方加建了门廊(portico)。

十字架上的罪状牌(Titulus)
保存在圣十字大殿内的圣物之一,上面刻有「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的字样。

在教宗流亡阿维尼翁(Avignon)期间,整个大殿被荒弃,直到1370年教宗乌尔班五世(Urban V)把大殿交托给嘉尔笃会隐修士(Carthusians)负责为止。这些隐修士也作了重要的修茸工作,尤其在门多萨(Perdro Gonzales de Mendoza 1478-1495)和卡瓦哈尔(Lopez de Carvajal 1495-1523)两位西班牙枢机出任大殿领衔总铎期间。

「要是好的事物显得枯燥无味,你该立刻求助十字架上的基督…注视苦像上的茨冠、铁钉、肋旁的刺伤。默想苦像手足的钉伤、圣首的茨伤、肋旁的刺伤和遍体的伤痕。这苦像使你记得那为你受尽苦楚的耶稣爱你如何深,他为你所承受的苦又是如何沉重。你相信我吧,在基督的苦难前,万事都会变得甘怡」(圣文德Bonaventure,「论成全的信仰生活」。《五卷神 学》cinque opucoli mistici)。

1561年,嘉尔笃会士被调往位於戴克里先公共浴场(Diocletian Baths)遗址的天神之后圣母大殿(Santa Maria degli Angeli),於是圣伯尔纳铎(St Bernard)的隆巴迪(Lombardy)熙笃会士(Cistercians)便来到这里,直至现在这大殿都由该会的会士负责管理。他们在大殿所做的最早工程之一,就是在1570年修建的圣髑小堂(Cappella delle Reliquie),和波马兰齐奥(Pomarancio)在圣海伦小堂 (Cappella di Sant'Elena)墙上所绘的寻获十字架事迹壁画,当时帕切科(Francisco Pacheco)枢机正出任大殿的领衔总绎。

大殿年代史
 
公元300年 320 君士坦丁皇帝及母后海伦在罗马兴建耶路撒冷大殿(Hierusalem)
公元700年 715-795 教宗额我略二世至哈德良一世期间进行大殿修茸工程
公元1000年 1049 教宗良九世委派卡西诺山修院的本笃会会士管理大殿
  1144 -45 大殿改建成罗马式
公元1300 1370 教宗乌尔班五世把大殿及修院委托给嘉尔笃会士管理
公元1500 1561 隆巴底的熙笃会会士接管大殿
  1570 兴建圣髑小堂
公元1700 1740-58 教宗本笃十四世把大殿改建成巴洛克式

圣十字大殿 (Santa Croce in gerusalemme)
的外观,是本笃十四世(Benedict XIV)命人修饰的(1743)。

圣十字大殿今日的巴罗克(baroque)风格和面貌,乃出於教宗本笃十四世(Benedict XIV Lambertini)的修建。这位教宗於1741至 1744年间委托两位建 师进行修建工程,一位是罗马人格雷戈里尼(Domenico Gregorini),另一位是西西里人帕萨拉夸 (Pietro Passalacqua)。这时期在罗马亦完成了重建新城市的规划:奇波拉罗山丘(Monte Cipollaro)被夷为平地;圣母大殿、拉特朗大殿和圣十字大殿之间的街道修建完毕,圣十字大殿正好座落在斐理斯大道(via Felice)中轴的末端;以上的规划是全按十六世纪末西斯笃五世(sixtus V)所计划的。

1570年为防止圣物受霉损,教宗庇护五世(Pius V)批准把圣物从圣海伦地下小堂,移放到地面上。後来,为应付朝圣者源源不断的增加,遂於1930年按建 师迪.福斯托(Florestano Di Fausto)的方案,在旧有祭衣间原址上建成现在的圣物小堂;工程於1952年完成。上面的照片是今日的圣物小堂(Cappella delle Reliquie)。

大殿旁的修院里,有价值连城的塞索里安图书馆(Biblioteca Sebastiano),图书馆大厅是建 师奇普里亚尼(Sebastiano Cipriani)在 1724至1727年间所建;该厅墙上的壁画乃出自皮亚琴察(Piacenza)的画家潘尼尼(Cian Paolo Pannini)的手笔。

直至l871年,意大利政府这座图书馆收归国有之前,着名的塞索里安书库(Fondo Sessoriano)就保存在这里;现在这书库存放在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Biblioteca nazionaleCentrale di Roma)内。该书库珍藏的手抄本超过450卷,这些都是圣十字大殿修院院长兰卡蒂(Illarione Rancati)於十七世纪中叶,开始收集的。

圣十字大殿的主祭台
表达出弥撒圣祭与十字架上基督祭献的关系

中世纪建造的大殿正门面,被充满动感和戏剧效果的十八世纪新造正门面所取代:这门面由一列列的壁柱饰带 (pilaster strips)分成叁个凹凸间距(bays),上方冠以一个弧形顶墙(curved tympanum)和叁角顶饰(frontispiece)、楼顶的栏杆上有数尊石像。从下面的叁通门口进去、有一个椭圆形的门廊 (atrium),上盖为圆穹式的拱顶,门廊周围有走道(ambulatory)围绕 ,由多组壁柱饰带和圆柱组成。大殿内由八根古老的花岗岩(granite)石柱分成叁个通廊(naves),左右各四根,与六根十八世纪加建的壁柱相隔排列。在饰有本笃十四世 (Benedict XIV)徽号的木制假拱顶上,有一幅贾昆托(Corrado Giaquinto)於1744年绘画的圣妇海伦升天油画。

司祭间(presbyterium)内的祭台华盖建於十八世纪,主祭台下有一座华丽的玄武岩(basalti)墓穴,安葬了圣凯撒略(St Caesarius) 和圣亚纳大修(St Anastasius)的遗体。拱顶上有十字架显现於最後审判日的油画,也是贾昆托的作品。中殿拱壁山(apse)的壁画,记述圣妇海伦寻获十字架,以及赫拉克里皇帝(Heraclius)重获十字架的事迹,上方有天使簇拥着基督作降福状的椭圆形画,全是罗马诺(Antoniazzo Romano)於1492年所作。此外,值得注意的有阁楼上的罗马式壁画(十二世纪)、哥斯马特式(cosmatesque)镶嵌图案地板(十二世纪)、以及两侧廊(aisles)内的油画(十七至十八世纪),後者是出於万尼(Raffaele Vanni)、加尔齐(Luigi Garzi)、玛拉达(Carla Maratta)和帕塞里(Giuseppe Passeri)的手笔。金纽奈斯枢机(Quinones)的墓碑,是十六世纪时按桑索维诺(Jacopo Sansovino)的设计而制成的。

圣海伦小堂
饰有象徵各得德行的人物壁画。

两所半地下的小堂,是朝圣者必到的地点。两所小堂有两道台阶与大殿的司祭间两旁相连,一为入口,另一为出口。右边的小堂是圣海伦小堂(Cappella di Sant'Elena),左边是圣母怜子小堂(Cappella della Pieta),後者是较晚的建 。

门廊
在近期的修复工程中,换上了新的色彩。

圣物
除了附有古代文物佐证的圣物外(包括:十字架真木的叁块残片,一根钉耶稣的铁钉,十字架上的罪状牌,耶稣茨冠上的两根刺),大殿还存放着与讲解耶稣苦难有关的圣物:右盗(迪斯玛Dismsa)十字架的横木,曾伸入耶稣肋旁的多默宗徒指头,耶稣受鞭打时被梆的石柱残段,马槽岩洞和圣墓的石块。初时在这批圣物中还包括犹达斯的一个银币,蘸过醋的海绵,基督宽恕玛达肋纳时曾坐过的石头。

圣海伦小堂也称圣海伦室(Cubiculum Sanctae Helenae),圣妇海伦在这小堂地上撒下来自加尔瓦略山的泥土後,便把珍贵的十字架真木供奉在这里。

据说瓦伦提尼安叁世皇帝(Valentinian III 425-455))与母后普拉奇迪亚(Galla Placidia)及皇妹和诺里亚(Honoria),曾命人以极美丽的彩石镶嵌画装饰拱顶(vault),可惜今天已荡然无存。这拱顶在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由贝鲁齐(Baldassarre Peruzzi)按照梅洛佑(Melozzo da Forli)的设计全面重作,在1995年大殿翻修後,其辉煌面貌尽现眼前:镶嵌画中央有耶稣举手作降福状,周围是四福音圣史和四件有关十字圣架的事迹。镶嵌画下方的壁画是由称为波马兰齐奥 (Pomasrancio)的切尔奇尼亚尼(Niccolo Circignani)於1590年所绘,描述圣海伦寻获十字架真木的事迹。

大殿正门面的外貌
均以乳白色多孔的钙华大理石(travertine)砌成,楼顶上的栏杆和四福音圣史、圣海伦和君士坦丁大帝的雕像,把正门面点缀得生动无比。

祭台上的雕像原是天后女神朱诺(Juno),梵蒂冈博物馆内有一式一样的雕像、但後人却巧妙地在石像上加放耶稣受难的刑具,使成了圣海伦像。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在1602年为这小堂绘了叁幅油画,分别是圣海伦手扶十字架、耶稣被钉十字架和耶稣受茨冠苦辱,後来由於霉损,遂於1724年被移除,随後更被卖掉.现在收藏在法国格拉斯市(Grasse)。

大殿内的哥斯马特式(Cosmatesque)地板。

圣母怜子小堂(Cappella della Pieta)又称为额我略小堂(Cappella Gregoriana),是遵照卡瓦哈尔枢机(Bernardino Lopez de Carvajal)的意愿於1495至1520年间建成,与圣海伦小堂对称并相连。小堂的名字「怜爱」(Pieta)意指天主的爱,即天父奉献自已圣子的大爱,亦是天主子自我牺牲的大爱,也是人类对那位不惜为人牺牲的天主所表示的敬爱。天主的怜爱是一项带来恩宠的行动、与人类的怜爱不同,人类的怜爱仅是感情和同情的表现。

「天主子来到世上降生成人,他经历了苦难,将我们从束缚中拯救出来,并提升了我们的人性。因为天主不仅只因我们是义人才爱我们,即使我们仍是罪人时,他便派遣了自己的儿子为我们而死,好让我们燃起爱他的烈火。我们既应因为天主创造了我们而爱他,更尤其因为他救赎了我们而爱他;我们既因为他造生了我们而爱他,更尤其因为他藉自己儿子的死亡救赎了我们,并使我们永远享有真福的生命而爱他。我们爱天主,因为他先爱了我们」(圣伯尔纳铎St Bernard,「每日默想:圣言与灵魂」"Il Verbo e l'anima. Meditazioni Quotidiane")。

圣母怜子小堂的祭台上有一大理石的圣母怀抱耶稣圣 的浮雕像(1628-1629),与圣额我略的祭台相连.它是个叁折屏状的(triptychal)珍贵圣髑柜,框扇可以开合,内里共有200多个圣髑匣。圣髑柜中央有一幅十叁世纪末或十四世纪初的「耶稣圣 橡」(Imago pietatis)镶嵌画,置於一个银质画框内,银框原镶有十个搪瓷小画、今日仅馀七个,包括耶稣受鞭答、背十字架、被钉十字梁,以及安哲奥(Angio)、圣塞普尔格罗(Santo Sepolcro意即耶稣圣墓)、德尔.巴尔佐(Del baslzo)和蒙福特(Orsini Monfort)的徽章。赞助制作这艺术品的人,很可能就是於1380年到圣地朝圣的赖蒙多.德尔.巴尔佐 (Raimondo Del Balzo),他於1386年将这艺术品献予圣十字大殿。

圣髑柜(reliquiary)
存放在圣额我略小堂(Cappella di San Gregorio)。

几年之後有传闻说,这幅基督的画橡正是圣大额我略教宗(St Gregory I 590-604)在神视中所见到者,这是圣髑柜弧形顶饰(tympanum)上的刻文所指出的:"Fuit sancti Gregorii Magni Papae"。根据传统的说法.圣大额我略教宗在塞索里安大殿举行弥撒时,受难的基督出现在他眼前,活像个「苦人儿」(vir dolorum)。圣额我略的传记中并未记载这一神视;一般认为这传说是源自圣十字大殿、是麦肯能(Israel van Meckenem)於1495年在圣髑柜中央的「耶稣圣 像」(1mago pietatis)下方所刻的一句话所引致:「此乃教宗大额我略在他的神视後,命人在圣十字堂所画的耶稣圣 像」。

耶稣圣 像
意大利有两款耶稣圣 像:一是圣母怀抱耶稣圣 的「圣母怜子像」(Pieta,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怜子像」便是这类典型),有时更有圣史若望、玛达肋纳和其他人物在一起。另一种是「耶稣圣 像」(Imago pietatis),基督遗体上半身(或四分之叁身体)浮现在坟墓上。头部垂在胸前,双眼半闭,两臂敞开呈示钉痕,或交叉在腹部或胸前,肋旁带有长矛的刺伤,身上满是鞭笞的伤痕。基督的背後是一完整的十字架或十字架的横木。这幅画像使人追忆基督受苦的奥迹,把基督-受苦之仆的面貌呈现眼前。这是一幅圣周六的圣像画(icon)。象徵基督进入坟墓,仿如新郎进入洞房(Anastasis),以自己的血净化教会,使她成为圣洁无瑕的新娘,堪配这位光荣的君王(正如基督头上所写的:O BASILEUS TES DOXES IC XC「耶稣基督,光荣的君王」)。

O Domine Jesu Christe, adoro te in cruce pendentem
(吁吾主耶稣基督,因你悬於十字架上,我等敬拜你,钦崇你)。

这句祷词乃圣大额我略在神视後写成;凡忏悔及已告解的信友,在「耶稣圣 像」(Imago pietatis)前私下诵念,能够获得大赦,也可以为炼狱灵魂求大赦,条件是先办告解後,双目注视着这幅圣像,诵念指定祷词,并加念五遍「天主经」和「圣母经」。

继圣大额我略後,基亚拉瓦莱(Chiaravalle)的圣伯尔纳铎(St Bernard 1090-1153)在罗马叁泉(Tre Fontane)隐修院附近的小堂奉献弥撒圣祭时,也得到了同一的神视。l630年两位画家在圣母怜子小堂的拱顶上,把圣大额我略的神视描绘出来,一位是於l62O年从米兰(Milan)到罗马来的兰尼(Girolamo Nanni),另一位是罗马人拿彼(Franceso Nappi ca. 1565-1630)。这壁画阐释了关於炼狱(purgatory),和通过信友的祈祷和诸圣人的代祷,可使炼灵早获解救的教义。圣大额我略和圣伯尔纳铎同被纳入画中-圣伯尔纳铎的神子们自l56l年起,使在这大殿供职。拱顶中央,下排画着几个炼灵被烈火包围着,两旁的天使从他们中选了两个已经完成补赎的灵魂,使他们挤身诸灵的行列,升到至圣圣叁的座前。中排有身穿教宗服和脱下叁重冠(tiara)的圣大额我略,和身穿白色会衣及手持院长牧杖的圣伯尔纳铎。

十字架的发现与凯旋
(部分特写),是罗马诺(Antoniazzo Romano)的作品。

圣大额找略背後有圣本笃(St Benedict of Norcia),而圣伯尔纳铎背後则有圣罗拔(St Robert of Molesmes)。他们的角色是为炼狱灵魂代祷;他们的上方有其他更有力的代祷者:左边有圣保禄和圣若翰洗者,右边有手持天堂钥匙的圣伯多禄和另一位宗徒。童贞圣母位於两列圣人的中间呈祈祷状、面向画中最高点的天主圣叁,目光注视着基督。

大能者基督像
(Pantokrator)

拱顶中央

拱顶四边有四幅对称的壁画:两幅有关圣大额我略,另两幅有关圣伯尔纳铎。

这拱顶的壁画在圣像画艺史上具有极大意义,其意念与特伦多大公会议 (Council of Trent)隆重宣布有关炼灵的天主教教义(1563)完全相符,阐释了炼狱灵魂得救的道理,并着重弥撒祭献的价值。司铎若在切利奥(Celio)的圣大额我略堂(San Gregorio Magno)内,或在其他少数同等级别的教堂内献祭,便可使炼灵蒙受全大赦(plenary indulgence),并获享圣大额我略的亲身代祷,以免除罪罚;圣十字大殿的小堂自1574年起,便享有类似(ad instar)额我略祭台的特恩。

圣十字大殿朝圣
这大殿是罗马朝圣地之一,尤其在礼仪年的几个特别时节:9月14日光荣十字架庆日;5月3日寻获十字架纪念日;四旬期第四主日:展示圣物;圣周五:教宗主持由拉特朗大殿到圣十字大殿的游行(源自八世纪)。

供奉在祭台上的圣母怜子像浅浮雕
是十七世纪一位不知名作者所雕。

圣十字大殿成了罗马公祷站「Station」的教堂之一,继而成为圣年大赦的朝圣大殿之一,十六世纪中叶更被圣斐理伯.内利(St Philip Neri)列为朝圣行程中七大教堂之一。今天,圣十字大殿继续是罗马和普世教会宗教生活上重要的一站。

「请你在此大殿久留,想想十字圣架才是我们的胜利所在,它是我们唯一的旗帜。罗马──殉道者和使徒之圣城,透过这大殿传授给你基督信仰的秘诀:十字架。世事尽虚幻:但愿你能从百忙的朝圣之旅中抽身,避开这个现代都市的烦嚣,收敛一下自己的心神,走到一间教堂、一个废墟遗址.一个罗马的公园,享受一下内心的平安,默想一下世界和俗务的终局、基督信徒的圣召、这个背着沉重历史包袱的基督信仰、和未来世代所要萌发的事……。罗马确是这样一个基督徒默想的首选胜地」《罗马袖珍指南》(1975)。


十字架的凯旋
贾昆托(Corrado Giaquinto)绘於1742至1743年间,画长6米、宽4米。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