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兹拱门(Arco Druso) 和阿丕雅门(Porta Appia)
(古老木版画)後者又称为圣巴斯第盎门(Porta di San Sebastiano)。
圣加理斯多墓窟 (Catacombe di San Callisto) 位於阿丕雅古道(via
Appia Antica)。第二至第叁英里之间, 这条大道建於公元前312年,因修 它的罗马监察官(censor)阿丕乌斯(Appius
Claudius the Blind)而得名,又因它的重要性和历史悠久,古时也被罗马人称为「大道之后」。 沿这条大道有许多教外人的坟墓,有些至今尚存。
叁世纪初,加理多墓窟已是基督徒团体的产业,更被视为罗马教会最重要的墓地。教宗则斐琳(Zephyrinus 199-217)委托首席执事加理多
(Callistus)管理此墓窟,因此而得名。中世纪初期、墓窟渐遭人遗忘。後来被考古学家罗西(Giovanni Battista de Rossi)发现,并於1849年开始发掘工作。
圣女则济利亚地下墓堂 (cripta di Santa Cecilia) 这里紧靠着教宗们的地下墓堂(cripta
dei Papi)。圣女殉道後,她的遗体曾葬於此;中世纪早期便开始奉行她的敬礼。
美基德地下墓堂 (cripta di Milziade) 是第四世纪时为纪念教宗圣美基德(Miltiades Melchiades)而挖掘兴建的。美基德是继欧瑟比(Eusebius)任教宗的,他成功要求玛克森爵皇帝(Maxentius)归还在303年所没收的教会财产。
这墓群有部分建於地面,另一部分则在地下,属直正的墓窟形式。地面的墓群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建有围栏的坟地(funerary enclosure)、外教人及基督徒的陵墓
(mausoleum),还有教宗圣良一世(Leo I 440-461)兴建及献予教宗圣科尔乃略(St Cornelius)的大殿(现已成废墟)。现存的只有东、西两座叁边拱壁
(trichoros)式的陵墓建 。人们在西座陵墓的地板下发现一座多层坟墓,证实属於教宗则斐琳(即加里多前一任的教宗)和圣达济斯 (St Tarcisius)的;东座陵墓原属一位显赫的信友,里面置放了一些石棺(sacrophagi)。这陵墓於1994年被用作考古学者罗西的坟墓。
教宗地下墓堂 (cripta dei Papi) 是教宗达玛苏(Damasus366-384)所修建的墓堂,当中可见他两段着名的碑文题词。
地道(Gallerie) 两壁都开掘了许多墓槽(loculi) 。
这墓窟分为多区,第一区(Area Prima)是历史最古老的墓窟,里面有多位教宗及圣女则济利亚(St Cecilia)的地下墓室(ciypts)。起初挖建这墓窟时,只有两条平行的地道,各设梯阶上落。後期向深处的扩建工程,开掘了许多网络式的长形走廊。其中的两条地道建有一组墓室,里面画有一些与圣洗和圣体圣事有关的壁画,因而被称为「圣事墓室」
(cubicoli dei Sacramenti);这些壁画约绘於叁世纪初,是基督徒最古老的壁画之一。这里也掘建了一个独立的地下墓堂,当中埋葬了差不多所有叁世纪的教宗遗体,所以也名为「教宗墓堂」(cripta
dei Papi);紧靠着的便是圣女则济利亚地下墓堂(cripta di Santa Cecilia),中世纪时这里曾一度成为敬礼此圣女的中心。
教宗科尔乃略墓(tomba di Cornelio) 教宗达玛索(Damasus)在这墓碑上刻上自己的挽歌诗句。
另一组较古老的墓窟包括卢奇娜的地下墓堂 (cripte di Lucina),及教宗圣科尔乃略(St Cornelius 251-153)的坟墓。这位教宗在奇维塔韦基亚(Civitavechia)充军时去世,本来葬於阿不雅古道附近的地下墓穴
(hypogeum),这里原非加理多所管辖的墓地 围,後来地主卢奇娜女士(Lucina)将它捐赠给基督徒团体。圣科尔乃略的坟墓经教宗达玛稣修饰,上面还有些拜占廷风格的壁画,描绘圣科尔乃略及其好友迦太基城(Carthage)主教圣西彼廉(St
Cyprian)。这里还有数个卢奇娜家族的墓堂,里面的壁画由来极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