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朝 圣 胜 地

殉道者墓窟
圣庞加爵大殿与墓窟 Basilica e Catacombe di San Pancrazio

圣庞加爵大殿 (basilica di San Pancrazio)的版画 这大殿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朝圣和敬礼的中心,曾多次遭到蛮族掠夺。

相当有名的圣庞加爵(St Pancratius)大殿,位於庞菲利公园(Villa Pamphili)附近、座落於奥雷连古道(via Aurelia)的一条支路,即维特利亚大道(via Vitellia)旁。大殿约建於和诺理一世(Honorius 625-638)任教宗之时,曾经历不少修茸和改建。

大殿是建於殉道者圣庞加爵的坟墓上。

关于这位殉道者的传说,可谓五花八门,甚至彼此矛盾。我们由这些记载得悉,年轻的庞加爵在幼年时已丧失双亲,以後由夫黎基雅(Phrygia)地方来到了罗马。他皈依基督宗教後,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折磨,最後成为戴克里先皇帝(Diocletian)教难下的牺牲品。

献花游行 5月12日是圣庞加爵的瞻礼,是日在大殿举行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仪式。信众列队到殉道者墓前献上白花。这仪式反映一个古老的传统:复活节後首主日,刚领洗的人会把洗礼时领受的白衣脱下,放在圣庞加爵的墓上,并在墓前重宣领洗的誓词。

他的 体被抛弃在奥雷连大道旁.幸得善心的渥大维亚(Octavia)女士将之收拾,葬於附近的墓地。圣人殉道後不久,人民对他的敬礼便显得非常热烈。图尔的圣乔治(St George of Tour 538-594)和教宗圣大额我略(St Gregory the Great 590-604)都有论述他。人们奉他为一切被诬告者的主保。更有传说谓凡发虚誓或违背誓言的人,一走近他备受尊敬的坟墓时,便会立刻猝死或附魔。

大殿现有正门面 修建於十五世纪末,教宗依诺森八世(Innocent VIII Cybo 1484-92)期间。正门上的叁角顶饰(tympanum)由两条圆柱支撑着,上方放有教宗依诺森家族(Cybo)的徽号。

圣庞加爵墓窟也名为渥大维拉(Ottavilla)墓窟,有如圣巴斯弟盎(San Sebastiano)、圣老愣佐(San Lorenzo)和圣依搦斯(Sant'Agnese)等墓窟一样,前往参拜的朝圣者经常络绎不绝。

朝圣者过多并不有利於墓窟的防护、事实上,现在它仅有一些零星部分尚可容人参观。尤其富有艺术价值的地方包括:波特里 (Botrys)、圣斐理斯(St Felix)和圣女索菲亚 (St Sofia)等墓室(cubiculi),还有大殿左耳堂(transept)地下的圣庞加爵墓。这殉道圣人的坟墓,在教宗西玛克(Symmachus 498-514)时代已修饰得美轮美奂,教宗还在他墓上建了一间小堂。

教宗和诺理(Honorius 625-638)将这教堂整体重建;新大殿规模宏伟,有叁个通廊 (naves)、耳堂(transept)、中殿拱壁(apse)、半环形地下墓堂(semianular crypt,继圣伯多禄大殿之後,最古老的半弧形地下墓堂,以及抬高的司祭间(presbyterium)。教宗和诺理所建的大殿,在中世纪时,先後经历多番修改,尤其是托雷枢机(Ludobico de Torres 1609)所作工程。

圣老楞佐大殿 (basilica di san Lorenzo) 在殉道者的朝圣地中,首屈一指的要数城外的圣老楞佐大殿 。

大殿内除地下,墓堂值得注意外,还有天花的木雕美工、叁个通廊上的涂彩泥灰(stucco)装饰,和司祭间的壁画(出自滕贝斯特Amtonio Tempesta),以及左侧;廊小堂内出自帕耳玛(Jacopo Palma dl Giovane 1615)手笔的圣女大德兰(St Teresa of Jesus) 像等;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艺术品。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