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乙年 主日聖道禮儀 【資料庫】

「乙年主日聖道禮儀」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洪水滅世與聖洗聖事〈四旬期第一主日〉


  今天是四旬期第一主日。四旬期是逾越節,或耶穌復活節前四十天的時期,從前稱為封齋期。遵照大公會議的指示,現行的羅馬禮中這時期的彌撒經文,尤其是主日的讀經,不論直接或間接都與聖洗聖事有關。

  譬如,四旬期有五個主日。這五個主日的第一篇讀經選自舊約聖經,把人類從墮落走向基督逾越的過程分做五個階段,逐一呈現出來。第一主日談論天主與人類訂立的原始盟約,第二主日述說聖祖亞巴郎的故事,第三主日言及梅瑟的事跡,第四主日報導以色列子民進入客納罕福地,第五主日陳述先知們的預言。這些都是關於聖洗教理的主要課題。並且這五個主日的福音亦複如是,第一主日選讀耶穌受試探,第二主日是耶穌顯聖容,第三主日、第四和第五主日也都選讀與聖洗聖事有關的重要章節。每主日的第二篇讀經是針對當日第一篇讀經一與福音的主題而選定,幫助人了解第一篇讀經與基督奧跡之間的聯系,準備人能更深入地領受所聆聽的福音訊息。

  今年是教會禮儀年的乙年。本主日彌撒中的兩篇讀經和福音分別取自創世紀第九章第八到十五節,聖伯多祿前書第三章第十八到二十二節,聖瑪爾谷福音第一章第十二到十五節。

  我們先從第一篇讀經說起。
  今天的第一篇讀經敘述天主拯救諾厄一家脫免洪水的災禍後,以彩虹為標記,與人類訂立了盟約。依據《新編天主教教理》的解說,這標示出人類得救史上的第一階段。在天主教沒有傳入中國之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這個階段裡。

  第一篇讀經這樣說:

  天主對諾厄和他的兒子們說︰「我現在要與你們和你們的子子孫孫,以及那和你們在一起的一切生物立約︰這生物就是飛鳥、牲畜和地上的一切野獸,即從方舟出來的地上的一切動物。我與你們立約︰所有的生物,以後不會再被洪水淹滅。再沒有洪水來毀滅大地。」天主說︰「這是我與你們以及那和你們在一起的一切生物之間立約的永久標記︰我把虹霓放在雲間,作為我和大地之間立約的標記。每當我興雲遮蓋大地、雲端出現彩虹時,我就想起我和你們以及所有生物之間,所立的盟約︰這樣水就不會再成為洪水,而毀滅一切生物。」(創九8∼15)

  伯多祿宗徒在書信中指出洪水是聖洗聖事的預像。正如從前諾厄一家八口藉著水得救」,現在這水,在聖洗聖事中也「拯救了我們」。
  第二篇讀經這樣說︰

  親愛的諸位︰基督曾一次為罪而死,且是義人代替不義的人,為將我們領到天主面前;就肉身說,他固然被處死了;但就神魂說,他卻復活了。他藉這神魂,曾去向那些在冥府中的靈魂宣講;他們就是在諾厄建造方舟的日子,天主耐心等待的時候,那些不信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而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生靈。這水所預表的聖洗、現在也拯救你們,不是滌除肉體的污穢,而是藉耶穌基督的復活,向天主要求一個純潔的良心。基督已經升了天,坐在天主的右邊,所有天使、掌權者和異能者,都屈伏在他權下。(伯前三18∼22)

  聖教會從聖伯多祿宗徒的話語,得到了靈感。從此以後,教會中的講道者經常援引洪水是聖洗的預像。教父儒斯定把諾厄一家八口比作一周的第八天:那天是耶穌復活的日子。他又以諾厄比擬耶穌,因為正如諾厄藉著木製的方舟拯救了他的一家,耶穌藉著木製的十字架拯救了全人類。並且儒斯定又把諾厄和耶穌稱為新造的世界中的首生者。在洪水是聖洗的預像之外,教父戴爾都良提出「方舟象徵教會,鴿子象徵天主聖神」的說法。後來教父聖師盎博羅削甚至把烏鴉也看作一個象徵。他說,烏鴉象徵罪惡。

  聖經上天主說:「因為人既是血肉,我的神不能常在他內。」聖盎博羅削注解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沾染了罪惡的血肉不能接受天主的聖寵。所以,天主為了要給人聖寵,一面召來洪水,一面命令諾厄進入方舟。在洪水退去後,諾厄先放出一只烏鴉。烏鴉沒有飛回來,他又放出一只鴿子。鴿子卻銜著一根橄欖枝飛了回來。你看見水,看見木頭,看見鴿子,你還懷疑它們的奧義嗎?血肉犯罪的污染要浸入水中洗清,所有的大罪都在水裡被埋葬。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木頭上,為我們受苦難。按照聖經的記載,天主聖神是藉著鴿子的形象降臨,賜予你靈魂的平安和精神的安寧。如果你恆心遵守天主的誡命和效法義人的榜樣,那麼,那只放出去不再飛回來的烏鴉,便是你的罪的象徵了。」

  聖伯多祿前書是一部講聖洗道理的書信,除了在第二篇讀經指出洪水是聖洗聖事的預像之外,這部書更強調聖洗聖事與基督的逾越奧跡的密切關系。正如基督要以苦難、聖死與復活,來完成他的救世工程;同樣,因基督之名而領洗得救的我們也不免要經歷磨難和艱苦,這就引領我們進入福音的主題了。

  今天的福音對於耶穌受試探一事著墨不多,僅寥寥數語,所說的野獸不過是為襯托出那地方的孤寂荒涼,人跡罕至。據一般聖經學家的意見,撒殫試探耶穌是想轉變耶穌對自己使命的意識,企圖引誘耶穌運用自己的神能來追求人世間的顯赫光榮。耶穌當然不中撒殫的鬼計。他知道父的旨意是要他以苦難、死亡和復活的逾越奧跡完成他的救世工程。
  彌撒福音這樣記載:

  那時候聖神催促耶穌到曠野裡去。他在那裡四十天之久,受撒殫的試探,和野獸在一起,也有天使服侍他。若翰被監禁以後,耶穌來到加裡肋亞,宣講天主的福音說︰「時後到了,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要悔改,信從福音﹗」(谷一12∼15)

  耶穌受試探這一回事,若不是耶穌親自告訴宗徒們,別人是無法知道的,而耶穌之所以把它說出來讓人知道,正是為說明他的使命是純粹宗教性的。後來,當他預言了他的受難,引起聖伯多祿宗徒反對時,他極嚴厲地申斥了聖伯多祿宗徒,甚至稱他為撒殫,也是因為這個緣故。

  在這四旬期的第一主日,誦讀這篇福音,就是為預先說明領洗與跟隨受難的耶穌之間的關系。此外,四旬期彌撒中的頌謝詞,也對本主日的彌撒中所讀的那篇福音,提出它的解釋,說:

  基督以四十天的嚴齋,樹立了克己順命的典范,並聖化了這補贖和皈依的四旬期。他摧毀了魔鬼的陷阱,以教導我們戰勝罪惡的誘惑,好使我們今世以同樣的精神,慶祝逾越奧跡,來日能參與永恆的逾越聖宴。阿們。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

  今天是四旬期第一主日。在四旬期的五個主日裡,慈母教會,特別用心向保守教友講解要理,準備他們在耶穌復活節,領受聖洗。我們已經領受了聖洗聖事的老教友,也可以乘此機會溫習,溫習我們的要理知識,也可以在即將來到的耶穌復活節隆重地重申我們的領洗誓願。

  本主日的兩篇讀經和福音分別取自創世紀第9章第8到15節,聖伯多祿前書第3章第18到22節,聖瑪爾谷福音第1章第12到15節。

  第一篇讀經敘述天主拯救諾厄一家脫免洪水的災禍後,以彩虹為標記,與人類訂立了盟約。《天主教教理》告訴我們,這是對待“異民”一種“權宜措施”,直到福音普遍傳播為止,一直有效。所謂“異民”是指以色列以外的各民族。《天主教教理》更援引聖經上記載的:亞伯爾、默基瑟德、諾厄、達尼爾、約伯,說他們都是在天主對待“異民”的“權益措施”下修德成聖的。依《天主教教理》的解釋,在天主教沒有傳入中國之前,我們的祖先也生活在這種“權宜措施”之下,他們也儘可在這種這種“權宜措施”之下修德成聖,獲得救恩。

  但是天主聖子已經在兩千多年前降生成人。他不但為拯救我們人類甘心忍受苦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去,而且更在復活升天前成立了教會,派遣教會,世世代代,向普世人類傳揚他的福音。凡相信他,接受他的福音的人,才能得救。在第二篇讀經裡聖伯多祿宗徒指出洪水是聖洗聖事的預像,藉著諾厄方舟的比喻,強調了聖聖事的必要性。基督福音,傳入我們中國至少也有四百多年。但是,今日,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尚未接受基督的福音。我們少數已經接受福音,領洗進教的天主教徒,實在僥幸。我們務須堅持信德,免得喪亡。

  本主日的彌撒福音記述耶穌在曠野裡受試探。在這篇記述中,作者著墨不多,僅寥寥數語,所說的野獸不過是為襯托出那地方的孤寂荒涼,人跡罕至。據一般聖經學家的意見,撒殫試探耶穌是想轉變耶穌對自己使命的意識,企圖引誘耶穌運用自己的神能來追求人世間的顯赫光榮。耶穌當然不中撒殫的鬼計。他知道父的旨意是要他以苦難、死亡和復活的逾越奧跡完成他的救世工程。

  這意味著,聖洗聖事與基督的逾越奧跡的密切關系。正如基督要以苦難、聖死與復活,來完成他的救世工程;同樣,因基督之名而領洗得救的我們也不免要經歷磨難和艱苦。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堅持你們在領洗時所接受的信德。始終不渝地追隨基督,生活在他所建立的教會裡。不要中撒旦的詭計,為了貪戀暫世的安全,而失落靈魂的得救。這是本主日四旬期第一主日彌撒給予我們的教訓。

  基督我們讚美你。亞孟。



「乙年主日聖道禮儀」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這是我的愛子〈四旬期第二主日〉


  甲、乙、丙三個禮儀年的四旬期第二主日福音,內容皆敘述耶穌顯聖容,就是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三位宗徒上了高山,在他們面前,改變了形像,他的衣服閃耀發光,極其潔白。但是三年所采用的經文卻取自不同的福音書,而且,與其配合的兩篇讀經的內容也各不相同。

  今年是禮儀年歷上的乙年。今天的福音取自聖瑪爾谷福音,另外兩篇與其配合的讀經是︰取自創世紀記述亞巴郎祭獻,和第二篇讀經取自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勸勉信友信賴天主的無限仁慈。

  亞巴郎是以色列民族三大聖祖的第一位。他原是阿蘭民族的後裔,住在加色丁人的烏爾城。他聽從天主的召叫,離別故鄉,前往遙遠的客納罕。天主對他作了一連串的許諾,不但許給他客納罕這塊土地,並且更向他保証,他的子孫要像天上的星星和海灘上的沙粒一般,多得數不清。

  天主召叫亞巴郎,開啟人類救贖史的第二階段。根據聖保祿宗徒的解釋,亞巴郎不只是以色列民族的始祖,他更是所有信者的父親。中國基督信徒在血統上固然並不屬於以色列民族,但是在信仰上,我們也算是聖祖亞巴郎的後裔。所以,我們愛讀舊約聖經,因為這是我們信仰上的精神遺產。

  今天的第一篇讀經,是講亞巴郎要想祭殺兒子依撒格的故事。它這樣說︰

  那時候,天主試探亞巴郎說︰「亞巴郎﹗」他回答說︰「我在這裡。」天主說︰「帶你心愛的獨生子依撒格往摩黎雅地方去,在我指示你的一座山上,把他當作全燔祭獻給我。」他們到了天主指示的地方,亞巴郎便在那裡築了一個祭壇,擺好木柴。然後他便伸手舉刀要宰獻自己的兒子,只聽上主的使者從天上喊他說︰「亞巴郎﹗亞巴郎﹗」他答說︰「我在這裡。」天使說︰「不可在這孩子身上下手,不要傷害他﹗現在我知道你真心敬畏天主,因為你為了我,竟然連你的獨生子也不顧惜。」亞巴郎舉目一然,看見了一只公綿羊,它的兩只角被纏在小樹叢中,他便前去捉住那只羊,拿它來代替兒子作全燔祭。上主的使者從天上又呼喚亞巴郎說︰「上主說︰我指著自己的名發誓,因為你作了這事,沒有顧惜你的獨生子,我必多多降福你,使你的子孫,像天上的星星,海邊的沙子那麼多。你的子孫必占領他們仇敵的城門;地上萬民都要因你的後裔蒙受祝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二十二1∼2、9、10∼13、15∼18)

  「竟然連你的獨生子也不顧惜」,這句話使我們不禁記得聖若望福音上所說的:「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致喪亡,反而獲的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

  在第二篇讀經裡,聖保祿宗徒從同樣的感想出發,勸勉我們信賴天主的無窮仁慈,因為天主既然不惜派遣他唯一的聖子到世界上來,為拯救我們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一定不會拒絕我們為得救所必需的聖寵。
  第二篇讀經這樣說:

  弟兄們︰如果天主在我們這一邊,誰能反對我們呢?他沒有憐惜自己的兒子,反而為我們眾人把他交出來,難道不也把其他一切和他一齊賜給我們嗎?誰能控告天主所揀選的人呢?是使人成義的天主嗎?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是那已死或更好說已復活,如今在天主右邊,代我們祈求的基督耶穌嗎?(羅八31a-34)

  在今天的福音中,天主從雲彩中吩咐耶穌的三位門徒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這是我的愛子。這句話在舊約聖經中有其出處。聖詠第二首第六和七節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今日生了你。你向我請求,我必將萬民賜你作產業,我必將八極賜你作領地。」這裡說的「我的愛子」,是指默西亞,他將是萬民的君王。在讀經一裡,依撒意亞先知則以「上主的僕人」的稱呼來闡明默西亞的使命說:

  「請看我扶持的僕人,我心靈喜愛的所選者﹗我在他身上傾注了我的神,叫他給萬民傳布真道。他不呼喊,也不喧囔,在街市上也聽不到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草,他不折斷;將熄的燈心,他不吹滅;他將忠實地傳布真道。他不沮喪,也不失望,直到他在世上奠定了真道,因為海島都期待著他的教誨。」(依四十二1∼4)

我們在主受洗節的第一篇讀經選讀了「上主的僕人」那段經文,在當日的福音又讀到「這是我的愛子」那句話。在今天的福音中,同樣的話更增加了一層意義。它不只告訴我們在高山上顯聖容的耶穌,將要像是上主的僕人,以受難來完成其使命的默西亞,而且更向我們透露耶穌死後的復活,甚至為我們啟示了耶穌的天主性。當然,這一切宗徒們要等到耶穌復活以後才完全明白。
  彌撒福音上這樣說:

  那時候,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單獨帶著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他的衣服那樣光亮潔白,世上沒有一個漂布的人能漂得那樣白。厄裡亞和梅瑟也顯現在他們面前,正在同耶穌談話。伯多祿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裡亞﹗」原來伯多祿當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因為他們都嚇呆了。有一片雲彩籠罩了他們,有聲音從雲彩中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他們向四周一看,卻看不見任何人,只有耶穌和他們在一起。下山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人子從死者中復活之前,不要將所看見的事告訴任何人。他們遵守了這話,卻彼此討論「從死者中復活」是什麼意思。(谷九2∼10)

  今天彌撒禮儀中所宣講的道理,是聖洗教理的一部分。凡要領受聖洗者,必須宣誓棄絕魔鬼及其一切行為和誘惑,更要準備好面臨為度基督信徒生活所不可避免的困難,但是耶穌復活了,他是天主聖子,他常在我們身邊。

  答唱詠也清晰地將此意義表達了:

    我要在天主面前,生活於人世間。
    雖然我說過:「我痛苦萬分」,我仍保持信心。
    聖徒的逝世,上主十分珍視。
    我要在天主面前,生活於人世間。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四旬期主日彌撒中第一篇讀經的選讀是循照天主降生以前人類歷史上五個時期的次第。本主日,四旬期第二主日,輪到聖祖時期。今年是教會禮儀年曆上的乙年。本主日的第一篇讀經記述的亞巴郎祭殺兒子依撒格故事。這故事的教訓是在故事中天主打發天使向亞巴郎所說的這句話上:  

  “ 現在我知道你真心敬畏天主,因為你為了我,竟然連你的獨生子也不顧惜。 ”

  這句話叫我們想起聖史若望的一個感想:

  “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致喪亡,反而獲的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 ”

  聖保祿宗徒也有過同樣的感想。在本主日的第二篇讀經裡,他從這個感想出發,勸勉我們信賴天主的無窮仁慈。他說:

  “ 天主沒有憐惜自己的兒子,反而為我們眾人把他交出來,難道不也把其他一切和他一齊賜給我們嗎?”

  在與兩篇讀經的對照下來讀本主日的福音,我們不難發現它的內容重點所在了。無疑的,這篇福音的內容重點,是在天主從雲彩中傳給耶穌的三位門徒的吩咐上。

  “ 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 ”

  但是「我的愛子」這稱呼,在聖經的記載中,有深淺不同的意義。在聖詠裡是指默西亞,他將是 萬民的 君王。在主受洗節的福音中,同樣的稱呼也有了依撒意亞先知所稱呼的「上主的僕人」的意思。它意味著耶穌將要像上主的僕人一樣,以受難來完成他的使命。在本主日的福音裡這句話更進一步地向我們透露耶穌死後的復活,甚至為我們啟示了耶穌的天主性。當然,這一切宗徒們要等到耶穌復活以後才完全明白。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我們天主教徒的對象是耶穌。援引我們所熟悉的要理問答上的話來說,耶穌是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他用自己的苦難和死亡拯救了我們人類,他死後第三日復活,升天,坐在天主聖父的右邊,他將來還要再來,審判生的死的一總人。

  對與耶穌同時代的猶太同胞來說,同一的信仰,是這樣的說法。耶穌的確是他們所期待的默西亞,但是他不是他們想像中的耀武揚威的默西亞,也不是他們所要求的猶太民族的民族英雄,他是受苦受難的默西亞,他是全人類的救主,他是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本主日彌撒中兩篇讀經和福音就是這樣說明了耶穌的身份和使命。

  那麼,對我們今日的中國天主教徒說來,應該怎樣說呢?我覺得,我們今日的中國天主教徒也應該像與耶穌同時代的猶太同胞那樣,避免世俗的默西亞主義。我們也不可把耶穌看作為我們申冤雪恥、做平反的強有力的人道主義者。耶穌不是這樣的人物,因為耶穌是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他所以受苦受難是為拯救全人類,包括我們中國的全體同胞在內。

  總之,我們信仰耶穌。我們應該把我們的信仰體現在相似耶穌生活的生活上。我們也要有背十字架的精神,我們也要用我們的受苦受難來重整我們國內的教會,來向我們的全體同胞宣報耶穌帶給我們的救靈魂的福音。

  基督我們讚美你。亞孟。

 


 

三天內重建被拆毀的聖殿的比喻〈四旬期第三主日〉

「乙年主日聖道禮儀」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今天是四旬期第三主日,彌撒中的兩篇讀經和福音分別取自出谷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和聖若望福音。福音與讀經並沒有顯著的連貫關系。這是因為在四旬期的五個主日彌撒中的第一篇讀經,另有選擇的標準︰為配合慕道者學習領洗的教理。因此,內容不能常與同一主日的彌撒福音相合。

  就第一篇讀經的內容來說,四旬期的第三主日是梅瑟主日,講述梅瑟頒布十誡的故事。談到十誡,《新編天主教教理》說得真好,十誡屬於啟示的范圍,其內容包含道德,是自然道德律的一種特別表達。與其他只憑人的理性而發現的自然倫理法則相比較,十誡的卓越之處,一則是因為來自天主的啟示,所以保証沒有錯誤;再則,由於表達天主的命令,因而遵守十誡可使人的倫理行為,同時成為一種事奉天主的敬禮。
  第一篇讀經這樣說︰

  那時候,天主發言,說了以下的話︰「我是你的天主,是我曾經把你們從被奴役之地、埃及領出來。不可妄呼你的天主上主的名;因為凡妄呼他名字的人,上主一定要懲罰他。要記住,守安息日為聖日。要孝敬父母,使你在你的天主上主所賜給你的土地上,延年益壽。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竊。不可作假見証,陷害別人。不可貪圖別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別人的妻子、仆婢、牛驢以及他所有的一切。」(出二十1∼3、7∼8、12∼17)

  聖若望福音說:「法律是藉梅瑟傳授的,恩寵和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梅瑟傳授的法律是十誡;基督帶來的恩寵和真理是福音。我們人雖不都遵守十誡,一般而言,並不反對十誡,也不視十誡為不近人情。但是對於福音,一般人的反應便就不同了。在今天的第二篇讀經裡,聖保祿宗徒用「絆腳石」和「愚妄」二詞,來形容人們對福音所持的看法,而這兩個名詞都意味著福音的不近人情。福音怎麼不近人情呢?因為福音所講的是十字架道理,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

   第二篇讀經這樣說:

  弟兄們︰的確,猶太人要求的是神跡,希臘人尋求的是智慧,而我們所宣講的,卻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這宣講為猶太人的確是絆腳石,為外邦人是愚妄,可是對那些蒙召的人,不論是猶太人或希臘人,基督卻是天主大能和天主的智慧︰因為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總比人堅強。(格前一22∼25)

  聖保祿宗徒說得好。世人固然把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看作「絆腳石」和「愚妄」,基督信徒在信德的光照下,卻能認出基督是天主的德能,是天主的智慧。今天禮儀中福音記載,耶穌把耶路撒冷的聖殿比作自己的肉身。他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以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耶穌在聖殿裡驅逐賣牛、羊、鴿子和坐著兌錢的人之後,向指責他的猶太人的首腦們說了這話。當時,人們很可能並沒有明了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按照若望宗徒的解釋,宗徒們是在耶穌復活以後,才想起這句話,「因此相信了聖經和耶穌說過的話。」換句話說,耶穌的復活是我們基督信徒信仰的基礎。

   彌撒福音這樣說:

  猶太人的逾越節快到了,耶穌便上耶路撒冷去。他在聖殿的外院,看見有人在販賣牛、羊、鴿子,並坐著兌換銀錢,就用繩索作了一條鞭子,把眾人連羊帶牛,都從聖殿外院裡趕出去,把兌換銀錢者的銀幣倒在地上,並推翻了他們的桌子;對賣鴿子的人說︰「把這些東西搬出去,不要使我父的聖殿成為商場。」他的門徒就想起了經上所記載的︰「我對你聖殿所懷的熱愛,如火一樣把我燒盡。」猶太人便問他說︰「你顯什麼奇跡給我們看,証明你有權做這些事呢?」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我三天以內要把它重建起來。」猶太人說︰「這座聖殿建築了四十六年,你在三天以內就能重建起來嗎?」但是耶穌所說的聖殿,是指他自己的身體。所以,當他從死人中復活以後,他的門徒就想起他說過這話,也相信了聖經和耶穌說過的話。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跡,便信從了他;但是耶穌並不信任他們,因為他認識所有的人;並不需要誰指証,人是怎樣的,因為他知道人心裡的一切。(若二13∼25)

  聖若望宗徒用聖殿來比喻耶穌復活後的身體。後來聖保祿也應用同一比喻,且更把它拍合在我們基督信徒的身體上。因為我們在領受聖洗聖事時,已經藉著天主聖神的德能,與基督一同死亡和一同復活了。

  以下的幾句話是聖保祿宗徒寫給與他同時代的羅馬信友的,對我們今日在艱難中為信仰而奮斗的信徒來說,仍是十分切實有益的。

   聖保祿宗徒這樣說:

  我們知道︰基督既然從死者中復活,就不再死;死亡不再統治他了,因為他死,是死於罪惡,僅僅一次;他活,是活於天主。你們也要這樣看自己是死於罪惡,在基督耶穌內活於天主的人。(羅六9∼11)

  總之,在今天的禮儀中,慈母教會訓誨我們︰信從復活了的基督,對他忠誠,不再犯罪,作一個真正的新人。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今天是四旬期第三主日。讀經一談到梅瑟時代,內容是講述梅瑟頒布十誡的故事。這篇讀經。雖然讀經二和福音並沒有顯著的連貫關系,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將它們的訊息聯接起來,歸納為以下三點:一、十誡與自然倫理法則,二、十誡與福音,十誡與耶穌復活。

  一、十誡與自然倫理法則

  十誡,在聖經上,稱做“十句話”,是天主“用手指”寫的,“寫在兩塊石版上”。十誡概括天主的法律,是天主和他的子民以色列所締結的盟約的一部分。但是,十誡雖然屬於啟示的范圍,其內容卻包含道德。

  所以,就其內容來說,十誡是自然道德律的一種特別表達。與其他只憑人的理性而發現的自然倫理法則──比如我國儒家的倫理觀──相比較,十誡的卓越之處,一則是因為來自天主的啟示,所以保証沒有錯誤;再則,由於表達天主的命令,因而遵守十誡可使人的倫理行為,同時成為一種事奉天主的敬禮。

  二、十誡與福音

  十誡與福音不同。聖若望福音談到它們的分別說:

  “ 法律是藉梅瑟傳授的,恩寵和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 。”

  我們人雖不都遵守十誡,一般而言,並不反對十誡,也不視十誡為不近人情。但是對於福音,一般人的反應便就不同了。在今天的第二篇讀經裡,聖保祿宗徒用“絆腳石”和“愚妄”二詞,來形容人們對福音所持的看法,而這兩個名詞都意味著福音的不近人情。福音所以不近人情,是因為它所講的,是十字架道理,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聖保祿宗徒認為,世人固然把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看作“絆腳石”和“愚妄”,但是我們基督信徒卻能在信德的光照下認出基督是天主的德能,是天主的智慧。

  三、十誡與耶穌復活

  四旬期五個主日的福音都與聖洗聖事有關,本主日的福音也不例外。本主日福音記載,耶穌在聖殿裡驅逐賣牛、羊、鴿子和坐著兌錢的人之後,把耶路撒冷的聖殿比作自己的肉身,向指責他的猶太人的首腦們聲明他的身分和權威,說:

  “ 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以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 。”

  當時,人們很可能並沒有明了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按照若望宗徒的解釋,宗徒們是在耶穌復活以後,才想起這句話,“因此相信了聖經和耶穌說過的話。”換句話說,他們因此相信了耶穌的復活,相信了他是天主。

  相信耶穌復活,是我們基督信徒信仰的基礎,也是我們基督信徒生活的起點與根源。聖保祿宗徒說得好:

  弟兄們,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們受洗而進入基督耶穌內的人,就是在他的死亡中受洗嗎?我們已經藉著洗禮與他同歸於死並與他同葬,為的是要我們也能度著新生活,就像基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一樣。

  對我們相信耶穌復活的基督信徒來說,不論是自然倫理法則,是十誡,是福音,都融合在這 " 新生活 " 一詞裡。再援引聖保祿宗徒的話來說明這 " 新生活 " 的涵義。

  弟兄們,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基督,已被祭殺作了犧牲。所以我們過節,不可用舊酵母,也不可用奸詐和邪惡的酵母,而要用純潔和真誠的無酵母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我們也要在聖保祿宗徒的這句話中,認出我們的行為準則。

  基督我們讚美你。 亞孟。


 

「乙年主日聖道禮儀」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天主的仁愛(四旬期第四主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四旬期第四主日的兩篇讀經都談及天主的仁慈,恰好與今天福音的主題相配合。我們先從第一篇讀經說起。這篇讀經涉及兩件事︰一是公元前587年猶太國的滅亡,國王和部分國民被俘虜了遣送到巴比倫;另一件是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國的創建人居魯士征服巴比倫,解放流亡在那裡的猶太國民,讓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在那兩件事上,編年紀的作者看出天主的懲罰與寬恕。他強調天主的仁慈,認為天主不論懲罰或寬恕他的子民,都同時顯示他的仁慈。

   第一篇讀經這樣說︰

  那時候,所有的司祭、首長和人民,罪上加罪,效尤異族所行的一切丑惡之事,褻瀆了奉獻給上主的耶路撒冷聖殿。他們祖先的天主上主,由於愛惜他的人民和聖殿,不斷派遣使者警戒他們;無奈他們卻嘲笑天主的使者,輕視他的勸告,譏諷他的先知,最後上主對他的人民大發怒火,以致無法救治︰敵人焚毀了上主的聖殿,拆除了耶路撒冷的城牆,燒毀了全城所有的宮殿,破壞了城內珍貴的器皿;凡是沒有死於刀下的人,都被擄到巴比倫去,作巴比倫王和他子孫的奴仆,直到波斯帝國興起。這樣,應驗了上主藉著耶肋米亞先知所預言的︰「這塊土地要一直荒涼七十年,為要補足那沒有被遵守的安息年。」波斯王居魯士元年,上主為實現他藉著耶肋米亞先知所說的預言,就觸動了波斯王居魯士的心,使他出了一道詔令,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居魯士這樣說︰天上的『天主上主』、將地上萬國交給了我,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築一座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都要到那理裡去;愿他們的天主上主與他們同在﹗」(編下三十六14∼16、19∼23)

  得救是天主白白賜給人的恩寵。在這個恩寵中,保祿宗徒看見天主對待人的無限豐富的愛。他曾寫信給羅馬人解釋,說:「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証明天主怎樣愛我們。」(五8)在今天的第篇二篇讀經中,他再次提出這個教訓,警戒我們不可自傲,並勸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修聖德、多行善功。

   他這樣闡述:

  天主富於慈悲,由於他對我們的深情大愛,在我們因過犯死了的時候,卻使我們和基督一起生活︰可見你們得救是由於恩寵。他使我們和基督一起復活;並使我們在基督耶穌內和他一同坐在天上;這樣,他將自己無限豐富的恩寵,就是他在基督耶穌內,對我們所懷有的慈愛,顯示給未來的世代。因為你們得救是由於恩寵,藉著信德,所以得救並不是出於你們自己,而是天主的恩惠;不是出於善行,以免有人自夸。原來我們是天主所創造,是在基督耶穌內受造的,為的是要我們在生活中行各種善事,就是天主預先安排要我們做的。(弗二4∼10)

  聖若望宗徒也曾同樣說過:「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他得到生命。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作贖罪祭。」(若壹四9∼10)若望在福音中發表了他的感想。他剛才敘述了耶穌與法利塞人尼苛德摩有關重生的對話。尼苛德摩不明白重生的意義;他疑惑,人已年老,怎麼樣還能再入母胎而重生;因為他不知道,耶穌講的是聖洗聖事。

  聖若望宗徒知道,人的重生完全是依靠耶穌基督的救贖功勞。使他驚訝的是:天主如此愛人,要拯救人,而在這個世界上竟仍有許多人不肯領情,甘心喪亡。這是什麼緣故呢?在這個問題上,看到了一個謎,一個悲劇。他用光明與黑暗兩個對立的比喻來描述這悲劇。他這樣說:

  那時候,耶穌向尼苛德摩說︰「梅瑟在曠野裡怎樣高舉了蛇,人子也該怎樣被舉起來,使所有信他的人,在他內得到永生。天主這樣愛了世人,竟賜下了他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致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派遣聖子到世界上來,不是為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世人藉著他而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已經定了罪,因為他們沒有信從天主獨生子的名字。他們被定罪的原因是這樣的︰光明來到世界上,世人卻愛黑暗,而不愛光明,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的確,凡是作惡的都憎惡光明,也不來接近光明,免得他的惡行暴露出來。然而,履行真理的卻來接近光明,為了顯出他的行為是在天主內完成的。」(若三14∼21)

  光明與黑暗的沖突,一如生命與死亡的斗爭,是聖經所習用的圖像。依照這種說法,光明象徵善與正義,是天主和基督的領域;而黑暗則象徵罪惡與不敬,是撒殫的領域。聖若望福音開宗明義地談到光明與黑暗的沖突,說:「在他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世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他。」從光明與黑暗的沖突中,聖若望宗徒體會到世人之所以不接受天主的愛,而甘心喪亡,這是因為他們作惡,不敢就近光明的緣故。

  聖若望宗徒的這些心得,應該是我們的警惕。天主派遣他的聖子來到人間,不是為審判人,而是為使人因他而得救;但是天主要求我們世人,在善與惡、光明與黑暗之間,有所抉擇。如果我們愛黑暗,而不信天主的愛,那麼,基督的來到給我們帶來的,不是生命,反而是審判。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本主日彌撒的主題是天主的仁慈,彌撒中兩篇讀經和福音各從不同的角度觸及這個題目,四旬期的讀經和福音都與聖洗聖事有關,我們便從聖洗聖事著眼,分兩點發揮本主日彌撒的訊息。

  第一,天主的無窮仁慈。

  在第一篇讀經裡,編年紀的作者記述了兩件事︰一是公元前 587 年猶太國的滅亡,國王和部分國民被俘虜了遣送到巴比倫;另一件是公元前 539 年波斯帝國的創建人居魯士征服巴比倫,解放流亡在那裡的猶太國民,讓他們回到耶路撒冷。他在那兩件事上,看出天主的懲罰與寬恕。他讚揚天主的仁慈,認為天主不論懲罰或寬恕他的子民,都同時顯示他的仁慈。

  保祿宗徒親身體驗過天主對待罪人的無限豐富的愛,他曾寫信給羅馬人解釋,說:

  “ 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証明天主怎樣愛我們。 (羅五8)

  在本主日的第篇二篇讀經中,他再次提出這個教訓。他說:

  天主富於慈悲,由於他對我們的深情大愛,在我們因過犯死了的時候,卻使我們和基督一起生活︰可見你們得救是由於恩寵。他使我們和基督一起復活;並使我們在基督耶穌內和他一同坐在天上;這樣,他將自己無限豐富的恩寵,就是他在基督耶穌內,對我們所懷有的慈愛,顯示給未來的世代。

  因此,他警戒我們不可自傲,並勸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修聖德、多行善功。

  第二,人的得救或喪亡。

  本主日福音記述耶穌與尼苛德摩的一席談話。談話中耶穌談到重生,說這是見到天主的過的必須條件。年老的尼苛德摩驚訝地詰問說:


  “ 人已年老,怎樣能重生呢+難道他還能再入母胎而重生嗎?

  耶穌回答說:

  “ 人除非由水和聖神而生,不能進天主的國。

  顯然的,耶穌所講的重生就是聖洗聖事。聖若望宗徒在記述了這席談話之後,便發表了自己的感想。它觸及兩點。一點關於天主的偉大的愛,這與兩篇讀經的訓導相同。另一點便是關於人的得救或喪亡的謎。關於這個謎,聖若望宗徒自由他的看法,他的心得。他曾用光明與黑暗的衝突為它解釋,說:

  光明來到世界上,世人卻愛黑暗,而不愛光明,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的確,凡是作惡的都憎惡光明,也不來接近光明,免得他的惡行暴露出來。然而,履行真理的卻來接近光明,為了顯出他的行為是在天主內完成的。」(若三 19 ∼ 21 )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
  聖若望宗徒的這心得,應該是我們的警惕。天主派遣他的聖子來到人間,固然不是為審判人,而是為使人因他而得救;但是天主要求我們世人,在善與惡、光明與黑暗之間,有所抉擇。如果我們愛黑暗,而不信天主的愛,那麼,基督的來到給我們帶來的,不是生命,反而是審判。

   基督我們讚美你,亞孟。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