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乙年 主日聖道禮儀 【資料庫】

「乙年主日聖道禮儀」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基督服從至死
〈四旬期第五主日〉


  四旬期五個主日的兩篇讀經和福音的選擇,與別的時期不同。為了配合這時期慕道者的要理講授,因此五個主日的第一篇讀經逐一呈現人類從墮落走向基督逾越的過程,共分做五個階段,所以其內容與同一主日的福音不必搭配。今天是乙年的四旬期第五主日,第一篇讀經選自耶肋米亞先知書。

  全部舊約聖經所講的是一個故事,其中包括三個情節:以色列人的悖逆、天主的忿怒、他試圖與人締結盟約。在今天的第一篇讀經中,耶肋米亞先知預言天主要與他的子民締結一個新的盟約,與以前的盟約大不相同。

  怎樣不相同呢?第一、這盟約的條文將銘刻在每一個人的心內。第二、這盟約的對象將不只限於以色列人,而將普及所有民族。第三、這盟約的效力將是有決定性的。

  第一篇讀經這樣說:

  上主說︰時候將到,我要跟以色列人和猶太人訂立新約,不像我從前握住他們的手,帶他們出離埃及時,與他們的祖先訂立的約;雖然我是他們的統治者,他們卻破壞了我的約。上主說︰那時期一到,我要與以色列人訂立的約是這樣的︰我要將我的法律放進他們的肺腑裡,寫在他們的心頭上;我要作他們的天主,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上主說︰那時,誰也不再教訓鄰居或弟兄說︰「你們該認識上主」,上主說︰因為不論大小,人人都必認識我,因為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耶三十一31∼34)

  聖保祿宗徒喜歡以人類的元祖亞當來比擬耶穌。他說過:"正如因一個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同樣,因一人的服從,大眾都成義人。"根據聖保祿宗徒的解釋,基督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他稱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傾流的血為"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有赦免罪過的功能。很明顯的,聖保祿宗徒把耶穌在十字架上所作的自我犧牲,視為耶肋米亞先知所預言的「新的盟約」實現了。第二篇讀經選自希伯來人書,作者發揮聖保祿宗徒的服從神學。他說︰"基督學習了服從,成為一切服從他的人,永遠救恩的根源。"

  第二篇讀經這樣說:

   當基督還生活在世上的時候,以大聲哀號和眼淚,向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就因他的虔敬而獲得了俯允。他雖然是天主子,仍然藉著所受的苦難學會了服從。他在達到完美的地步之後,為所有服從他的人,成了獲得永恆救恩的根源。(希五7∼9)

  在今天的若望福音中,耶穌自比為一粒落在地裡死了的麥子。他用這個比喻不但暗示他那即將來臨的死亡與復活,而且也啟示了那逾越奧跡的救世功能。福音這樣說:

   那時候,在那些上耶路撒冷過節崇拜天主的人當中,有些是希臘人。他們來見加裡肋亞的貝特賽達人斐理伯,請求他說︰「先生﹗我們想見耶穌。」斐理伯就去告訴安德肋,兩個人便去告訴耶穌。耶穌對他們說︰「人子要受光榮的時候到了。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然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那愛惜自己的生命的,必要喪失生命;在現世憎恨自己生命的,反要保存這生命到永生。誰若事奉我,就該跟隨我;這樣,我在哪裡,我的僕人也要在哪裡;誰若事奉我,我的父親必獎賞他。現在我心中煩亂,我該說什麼好呢?我要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刻罷﹗然而我正是為了這事,才面對這時刻。父啊﹗光榮你的名字罷﹗」當時有來自天上的聲音說︰「我已光榮了我的名字,我還要再光榮它。」在場的群眾聽見了,便說︰「打雷了﹗」另有些人說︰「是天使在跟他說話。」耶穌回答說︰「這聲音不是為了我,而是為了你們而發的。現在就是這世界應受審判的時候了,現在這世界的元首就要被趕出去;至於我,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的時候,我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他說的這句話,是明示他要怎樣死去。(若十二20∼33)

  耶穌是在有兩位希臘人來求見他的機會上講了上述的比喻。所以聖若望宗徒也就趁著這機會,提出了他自己的有關「時刻」的神學見解。原來,「時刻」一詞,在聖若望福音中,屢見不鮮。譬如,第二章記述耶穌在加納參與婚宴,他的母親瑪利亞告訴他,主人缺少了酒,他回答說:「我的時刻還沒有到。」第七章記述耶穌三次申明他的時刻還沒有到。第八章記述耶穌在聖殿裡施教,「誰也沒有捉拿他,因為他的時辰還沒有到。」

  現在時刻到了。耶穌把它稱作"人子要受光榮的時候",又把它稱為「世界應受審判的時候」。我們知道,"人子"是耶穌的自稱,"光榮"是指耶穌受難、死亡與復活。依照耶穌自己的解釋,這也就是他的從地上被舉起來並吸引眾人歸向他的時候。聖若望宗徒惟恐讀者不懂,便特別加上一句注解,說︰"這是表明他要怎樣死去。"

  由於在四旬期內,教會著重向慕道者講授領洗要理,主日彌撒中的兩篇讀經與福音之間,並沒有顯著配搭和關聯。雖然如此,我們還可以把今天的聖道禮儀的訓誨綜合在以下的幾句話裡:由於耶穌的服從,由於他的自我犧牲,天主寬恕我們的過犯,不再記憶我們的罪惡。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本主日彌撒中的兩篇讀經和福音,如同上主日一樣,並沒有彼此配搭的關聯。但是我們儘可因循它們的先後陳述,指出三點注意──關於"盟約"、"服從"和"時刻"的三個觀念。

  "盟約"

   在四旬期五個主日的第一篇讀經中,我們一連讀到三個盟約:諾厄的盟約、西乃山的盟約、銘刻在每一個人的心內的新的盟約。我們已在前幾個主日上講論過諾厄合西乃山的盟約。今天只談那新的盟約。

  所謂新的盟約是針對西乃山的盟約而言的。在本主日的第一篇讀經裡,耶肋米亞先知預言了天主要與他的子民締結一個新的盟約,說它與以前的盟約大不相同。怎樣不相同呢?第一、這盟約的條文將銘刻在每一個人的心內。第二、這盟約的對象將不只限於以色列人,而將普及所有民族。第三、這盟約的效力將是有決定性的。

  聖保祿宗徒稱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傾流的血為"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說它有赦免罪過的功能。很明顯的,聖保祿宗徒把耶穌在十字架上所作的自我犧牲,視為耶肋米亞先知所預言的"新的盟約"實現了。

  "服從"

  聖保祿宗徒喜歡以人類的元祖亞當來比擬耶穌。他說過:

  正如因一個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同樣,因一人的服從,大眾都成義人。

  聖保祿宗徒又說:

  基督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的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

  在本主日第二篇讀經裡,希伯來人書的作者發揮聖保祿宗徒的思想,提出了他的「服從神學」,說︰

  基督學習了服從,成為一切服從他的人,永遠救恩的根源。

  換句話說,我們人的得救完全是依賴基督服從的功勞,但是同時也有賴於各人對基督的服從。

  "時刻"

  "時刻"一詞,在他的福音中,屢見不鮮。譬如,第二章記述耶穌在加納參與婚宴,他的母親瑪利亞告訴他,主人缺少了酒,他回答說:"我的時刻還沒有到。"第七章記述耶穌三次申明他的時刻還沒有到。第八章記述耶穌在聖殿裡施教,"誰也沒有捉拿他,因為他的時辰還沒有到。"

  在本主日福音中,耶穌自比為一粒落在地裡死了的麥子。他用這個比喻不但暗示他那即將來臨的死亡與復活,而且也啟示了那逾越奧跡的救世功能。在同一福音中,聖若望宗徒揭示了他的「時刻神學」。他援引耶穌的話,說:
   人子要受光榮的時候到了。

又說:
   現在就是這世界應受審判的時候了。

  所謂"時刻"或"時候"也有聖經上慣常見到的"今日"的意思。我們或許都記得稅吏匝凱的故事。匝凱身材短小,攀上了一棵野桑樹,要看看耶穌。耶穌來了,對他說:
  匝凱,你快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

  到了匝凱的家,耶穌又說:
  今天救恩臨到了這一家。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也都有像耶穌曾對身材短小的稅吏匝凱所說的"今天救恩臨到了這一家"的時刻。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

   我們在世的短暫時期,就是救恩來到我們家的時刻。我們都要把握這個時刻,信從基督,皈依教會,拯救自己的靈魂。

   基督我們讚美你。亞孟。 



「乙年主日聖道禮儀」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聖枝主日

  今天是聖枝主日。我們先談談彌撒前的聖枝游行,然後介紹彌撒中的聖道禮儀。
  聖枝游行是一種宗教禮儀,其作用不在單純地紀念耶穌進耶路撒冷聖京的歷史事件,而是在公開地承認耶穌是人類的君主,並且向他宣誓忠誠。用聖依納爵神操書上的話來說,就是"今日同他一起背十字架,希望來日分享他復活的光榮"在教會的禮儀上,聖枝游行出發之前,主禮的祈禱詞也表示同樣的心情。

  全能永生的天主,求你降福這些樹枝:我們用來歡迎基督君王的聖枝;也求你使我們能追隨他進入永恆的耶路撒冷。

  在現行的教會禮儀上,聖枝主日也就是苦難主日。今天彌撒中的聖道禮儀便是以耶穌的受難為主題。第一篇讀經選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第五十章,這是贊頌"上主僕人"第三首詩歌,內容描述上主僕人甘心樂意,忍受苦難,承行天父旨意的服從精神。我們的慈母教會在其中看到了以苦難救贖人世的耶穌基督的寫照。

  第一篇讀經這樣說:

  吾主上主賜給我一個易於受教的口舌,使我到時候以言語援助疲倦的人。他每天清晨喚醒我,使我像學徒一樣細聽。吾主上主開啟了我的耳,我沒有違抗,也沒有退避。我將自己的背轉給打擊我的人,把自己的面頰轉給扯我胡須的人;面對侮辱和唾污,我沒有遮掩自己的臉。因為吾主上主援助我,所以我不以為羞恥;我板著臉,像一塊燧石,因為我知道我不會受侮辱。(依五十4∼7)

  第二篇讀經的內容是,宗徒時代教會一篇簡潔完整的基督論宣言。在今天彌撒中誦讀這篇宣言,一則是強調耶穌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再則說明耶穌貶抑自己,天主因此舉揚了他。

  第二篇讀經這樣說:

  耶穌基督雖具有天主的形體,卻沒有將自己與天主同等的地位,把持不舍,反而空虛自己,取了奴仆的形體,降生成人,與人相似。形態上完全與人一樣,他自謙自卑,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天主高高舉揚了他,賜給他一個名號;使天上、人間和地下的一切,一聽耶穌的名號,都屈膝叩拜。眾口同聲都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斐二6∼11)

  今天在禮儀中誦讀對觀福音中的耶穌受難史。這三部福音的記載,各有千秋。概括地說,聖瑪竇福音從教會的觀點出發,在信德的光照下,介紹耶穌這個人;聖瑪爾谷福音著重耶穌和他的門徒遭遇人類歷史上的劇烈變革;聖路加福音則強調作耶穌的門徒和與耶穌一同背十字架之間的必要關系。

  今年是禮儀年的乙年,耶穌受難史取自聖瑪爾谷福音。聖瑪爾谷所敘述的耶穌受難史,十分具體,宛然是一篇悲劇性的現實主義作品。在這部受難史中耶穌始終沉默,孤獨地,甚至被天父遺忘似地死去。聖馬爾谷記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垂死時的淒慘情況,說:

  路過的人都侮辱他,搖著頭說︰「哇!你這拆毀聖殿,三內重建起來的,你從十字架上下來,救你自己罷!」同樣,司祭長與經師也譏笑他,彼此說︰「他救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默西亞,以色列的君王!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罷,叫我們看了好相信!」

  連與他一起釘在十字架上的人也辱罵他。到了第六時辰,遍地昏黑,直到第九時辰。在第九時辰,耶穌大聲呼號說︰「厄羅依,厄羅依,肋瑪,撒巴黑塔尼?」意思是︰「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舍棄了我?」旁邊站著的人中有的聽見了,就說︰「看,他呼喚厄裡亞呢!」

  有一個人就跑過去,把海綿浸滿了醋,綁在蘆葦上,遞給他喝,說︰「等一等,我們看,是否厄裡亞來將他卸下。」耶穌大喊一聲,就斷了氣。聖所裡的帳幕,從上到下,分裂為二。對面站著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斷了氣,就說︰「這人真是天主子!」

  我們聽了,能不動心嗎?我們必定要立定志向,一生追隨耶穌,跟著他從加里肋亞走到耶路撒冷,從革責瑪尼的山園走到加爾瓦略山。我們跟他一起死亡,為了好同他一起復活。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在現行的教會禮儀中,聖枝主日是苦難主日的第一天。從今天起,教會格外紀念耶穌的苦難,但是在今天彌撒開始前的聖枝遊行,卻象徵耶穌的復活和升天,而彌撒的主題是苦難與復活,更好說,是經過苦難達到復活。這是耶穌在世走過的路程,也是我們每一個基督信徒要走的路程。

  彌撒中第一篇讀經把耶穌比做依撒意雅先知書上所描述的"上主僕人",他甘心樂意,忍受苦難,承行天父旨意的服從精神。在第二篇讀經裡,聖保祿宗徒讚頌耶穌受難後的光榮。彌撒福音是聖馬爾谷所記述的耶穌受難始末。這是一篇悲劇性的現實主義作品。在這部受難史中耶穌始終沉默,孤獨地,甚至被天父遺忘似地死去。

  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帕斯卡爾曾用耶穌在十字架上垂死的慘狀來比擬教會在這個世界上的處境。我們國內的有些神長往往援引這個比喻來勉勵信友們堅持信德。

  人生的道路原來是艱苦的,但是誰跟隨耶穌走盡這條苦路,將來也必和耶穌一同享受光榮。
  基督我們讚美你!亞孟。


 

「乙年主日聖道禮儀」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耶穌復活節

  今天是耶穌復活節。教會紀念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同時也紀念信友們在領受聖洗聖事時所獲得的重生。早在教會初期聖伯多祿宗徒已經宣布:

  愿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受贊美﹗他因自己的大仁慈,藉耶穌基督由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為獲得那充滿生命的希望,為獲得那為你們已存留在天上的不壞、無瑕、不朽的產業。(伯前一3∼4)

  今日,每逢主日或大瞻禮日,彌撒開始時,主祭的神父慣常進行游堂洒聖水的禮節,同時歌詠隊歌唱說:

  "我看見有水從聖殿的右邊涌出來,凡是跑去飲喝的人,都得到救恩。他們歡呼說︰阿肋路亞。"

  主日是一星期一度的耶穌復活瞻禮。在這一天進行游堂灑聖水的禮節,意義自然格外深厚;那歌詠隊的歌唱也自然更能打動我們的心,使我們一面慶賀耶穌的復活,一面為我們的重生而感到厭幸。

  今天彌撒中的兩篇讀經和福音是我們最好的指引。福音選自聖若望福音第二十章第1到9節,內容記載說:

  一週的第一天清晨,天還沒亮,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裡,看見墓門的石頭已經移開了,就跑去告訴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不知道把他放在哪裡了。」伯多祿和那另一個門徒就動身往墳墓那裡去。兩人一起跑,但是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到了墳墓那裡。但是他沒有進去,只是俯身向裡面看,看見殮布已放在地上。西滿伯多祿隨後也來到了,走進墳墓,看見殮布已放在地上,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卷著放在另一處,沒有和殮布放在一起。那時,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他們那時還不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若二十1∼9)

  "他們"是指聖伯多祿和聖若望宗徒。他們在看見空了的墳墓之後,就相信了耶穌的復活。但是聖若望福音特意聲明說:他們那時候還不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那麼,我們今日的基督信徒可明白了那段聖經?這是十分值得我們反省自問的事。

  除了紀念耶穌的復活之外,耶穌復活瞻禮更使我們記得我們各人在基督內重生。本瞻禮彌撒中的讀經一說明了這點。這篇讀經選自宗徒大事錄第十章,原來敘述伯多祿宗徒給科爾乃略施行聖洗聖事的事跡。科爾乃略是羅馬兵營的百夫長,不是猶太人。他的領洗意味著教會的大門從此也為外邦人敞開了。讀經一卻僅限於記述聖伯多祿在那時所講的一篇道理,經文這樣說:

  那時候,伯多祿開口說:「你們都知道,若翰宣講洗禮以後,從加裡肋亞開始,直到猶太全境所發生的大事:天主以聖神和大能傾注在納匝肋人耶穌身上,使他走遍各地,施恩行善,治好所有受魔鬼控製的人,因為天主同他在一起。他在猶太和耶路撒冷所作所為的都是真的,我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証人。人們卻把他懸在木架上,殺死了他。可是天主使他第三天復活,而且顯現給人,不是所有的人,而是顯現給天主所簡選的見証人,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者中復活後,跟他同食共飲的人;他吩咐我們向人民講道,証明他就是天主所立的生者與死者的法官;所有先知都曾為他作証;凡信他的人,賴他的名字都要獲得罪赦。」

  聖伯多祿宗徒當時還不只講了上面的那幾句話。宗徒大事錄的作者只不過作了一篇撮要。我們可以把它看作初期教會講道的一個典型例子。它強調信仰和赦罪的關系,也就是強調耶穌的復活和我們基督信徒的重生的關系。

   耶穌復活瞻禮既紀念耶穌的復活,同時又使我們各自在基督內的重生,那麼,在這個上面我們可有什麼感想呢?本瞻禮彌撒中的讀經二給了我們一個提議。讀經二選自聖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第三章第1到4節,內容勸勉我們同復活了的基督一起度新的生活,一心追求天上的事。它這樣說:

  弟兄們:你們既然與基督一同復活了,就應該追求天上的事,在那裡有基督坐在天主的右邊。你們要思念天上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已與基督一起藏在天主之內了;當基督?你們的生命顯現時,你們也要和他一起在光榮中出現。(哥三1∼4)

  天主,你藉著逾越節奧跡恩賜你的教會新的生命,求你顯示你的慈愛,不斷眷顧我們,領導我們也進入復活的光榮境界。阿們。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今天是耶穌復活節。彌撒中,三位大宗徒現身說法,講述耶穌復活的道理。第一位,聖若望宗徒,在彌撒福音裡,敘說自己的一個回憶。耶穌復活那天的清晨,瑪利亞.馬達肋納驚慌地跑來說有人搬走了耶穌的遺體,他和伯多祿趕忙前去偵查。他年輕,跑得快,領先來到墳地。那時,墳墓已空,殮布放在地上,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卷著放在另一處,沒有和殮布放在一起。他看了,立刻相信耶穌真的復活了。但是,在他的回憶中,他分明知道,他當時雖然相信了耶穌的復活,卻尚未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

   第二位大宗徒,聖伯多祿,也在耶穌復活那天來到耶穌的墳地。聖若望宗徒看見的,他也看見。當時,他也尚未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但是,後來他受著聖神的光照,恍然大悟,相信了耶穌的復活,並且明白了耶穌復活帶給人類的喜訊。今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記錄他在聖神降臨那天的宣講。那天正是猶太人的五旬節日。有不少從天下各地來的虔誠的猶太人來到耶路撒冷朝聖。他們聽見一陣好像暴風颳來的響聲,便跟著本地的猶太居民,同聚在一起。就是在這情況下,聖伯多祿宗徒向他的猶太同胞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耶穌復活道理。他這樣結論說說:

  人們卻把耶穌懸在木架上,殺死了他。可是天主使他第三天復活,而且顯現給人,不是所有的人,而是顯現給天主所簡選的見証人,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者中復活後,跟他同食共飲的人。他吩咐我們向人民講道,証明他就是天主所立的生者與死者的法官;所有先知都曾為他作証;凡信他的人,賴他的名字都要獲得罪赦。

  第三位,聖保祿,不是聖伯多祿所說的“我們這些在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後,跟他同食共飲的人”。但是復活了的 耶穌卻向一個名叫阿納尼亞的信徒說:“這人是我所揀選的器皿,為把我的名字帶到外邦人。”聖保祿宗徒原來曾迫害過教會,歸化後,就在阿納尼亞手下領了洗禮。他在今天的第二篇讀經裡, 勸勉我們同復活了的基督一起度新的生活,一心追求天上的事。他說:這樣,
  當基督你們的生命顯現時,你們也要和他一起在光榮中出現。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復活節前夕的守夜禮以燭光禮開始,主禮祝聖蠟燭,在蠟燭上刻劃十字,口中誦念:
   基督過去和現在,原始和終結,時間屬於他,世代也屬於他,願光榮和權力都歸於他,知道永遠。亞孟。

   彌撒中施行聖洗聖事並重宣聖洗誓願,接著主禮灑聖水遊行,全體信友唱出:
   我看見水從聖殿右邊流出來,阿肋路亞;所有被這水洗潔的人都已得救,他們齊聲高唱:阿肋路亞,阿肋路亞。

  這意味著:基督是歷史的主宰,我們基督信徒是時代的寵兒。但是,當我們想起我們教會的今日處境,我們會說:我們雖然相信基督是歷史的主宰,卻難以承認我們是時代的寵兒。我們剛才聆聽的三位大宗徒講述的耶穌復活道理,解除我們的困惑。原來我們所以難以承認自己是時代的寵兒,那是因為我們像耶穌復活當天的宗徒們一樣“尚未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的緣故。如今明白了這端道理,我們便會不再疑惑我們是時代的寵兒了。

  因此,我們讓便援引今天彌撒中“集禱經”的祈禱來結束耶穌復活節的彌撒道理吧。

  天主,今天你的唯一聖子戰勝了死亡,為我們開啟了永生之門我們歡欣慶祝他的復活;求你派遣聖神革新我們的生活,使我們也同基督一樣獲得復活的光榮。亞孟。

  基督我們讚美你。



「乙年主日聖道禮儀」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同心合意為復活的基督作証〈復活期第二主日〉

  在我們基督教會中,逾越節的慶典,自從成立以來,一直延續五十天之久,最後一天恰好是猶太宗教的五旬節。但是基督信徒的復活期與猶太教徒的五旬節在本質上大有差別。猶太教徒的五旬節基本上是收穫節,而且是固定在逾越節後的五十天那一個日子上,而基督信徒的復活期中五十天慶期都屬於一個大厭節,其中每一天都同樣重要,都好比一年中最大的主日。在這個慶期中,禮儀上的特點之一是歌唱"阿肋路亞",表示出人類因耶穌的復活而得救的喜樂。

  復活期中,主日彌撒兩篇讀經和福音的選擇,有特別的安排。讀經一常取自宗徒大事錄,是關于宗徒時代的教會的生活、成長及其為復活的基督作見証的記載。讀經二依照禮儀年歷上甲、乙、丙三年的循環,輪流誦讀聖伯多祿前書、聖若望一書和默示錄。這些選讀很適宜復活期的精神:滿懷喜悅,堅定信心,充滿希望的精神。

  復活第二、第三主日的福音敘述復活了的耶穌的顯現。第四主日的福音強調耶穌是好牧人,第五、第六和第七主日的福音都取自耶穌最後晚餐中的談話和祈禱。這些福音的選讀都取自聖若望福音。

  綜合復活期八個主日的讀經所宣報的主要信息是:主耶穌基督為了拯救世界死而復活。我們藉著相信耶穌,依賴他的寶血,實踐愛德,才能與他一起達到"生命的源泉"。因此,這些讀經給我們闡述基督信徒、信仰的主要教義,也指出基督信徒、生活的主要道路。

  本主日是復活期第二主日。本主日的彌撒福音在禮儀年歷上甲、乙、丙三年都取自聖若望福音第20章第19到31節。有些聖經學家把這幾節文字看做是聖若望福音一書的原來的結論。

  在這幾節經文中記載著耶穌復活後的兩次顯現給他的門徒們。第一次是在他復活天當的晚上。那次聖多默宗徒正好不在。八天後,耶穌又顯現給他的門徒們。這次,聖多默也在場。聖若望福音很生動地記述了他怎樣由不信而轉為相信的曲折過程,同時也著實發揮了有關信仰的神學教訓。

   彌撒福音上這樣說:

   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門徒們都聚在一起,因為怕猶太人,就把門戶都關上。耶穌來了,站在他們中間,對他們說︰「愿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了主,非常歡喜。耶穌又對他們說︰「愿你們平安﹗父怎樣派遣了我,我也怎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不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不得赦免。」十二門徒中有一個,稱為雙胞胎的多默,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別的門徒對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但是他對他們說︰「除非我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摸那釘痕;用我的手摸他的肋旁,我絕不相信。」過了八天,門徒們又在屋子裡,多默也和他們在一起。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他們當中說︰「愿你們平安﹗」然後對多默說︰「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裡來,看看我的手罷﹗伸出你的手來,摸摸我的肋旁,不要作無信的人,而要作個有信德的人。」多默對他說︰「我的主,我的天主﹗」耶穌對他說︰「你因為看見了我才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就相信的,才是有福的﹗」耶穌在門徒面前還行了許多其他的神跡,沒有記載在這部書上。所記錄的這些,是要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是天主子;並使你們信了的人,賴他的名而獲得生命。(若二十19∼31)

  "你因為看見了我才相信我嗎?那些沒有看見就相信的,才是有福的!"在這句話中,前半段針對聖多默和其他宗徒們。他們是看見了才相信耶穌復活的人。同一句話的後半段則針對今日的教會和我們,因為我們雖然肉眼沒有看見復活了的耶穌,心裡卻毫無疑惑地信仰他。

  但是,那針對聖多默和其他宗徒們的前半段,對我們也有關系,因為我們的信仰雖然不由于親眼看見,卻是由于親眼看見了的宗徒們給我們作了的見証。「見証」是聖若望福音所發揮的有關信仰的神學訓導中的一個重要名詞。它好像教會的宣講一樣,是在人心中引起信仰的必要條件。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取自宗徒大事錄第4章第32到35節,內容談到宗徒時代基督信徒的同心同德。這正是耶穌向他的門徒們所要求的生活見証。這也是我們今日教會所切望達到的理想。
  第一篇讀經這樣說:

  全體信徒都同心合意,沒有一個人說他擁有的財產是屬於自己的,一切都歸公用。宗徒們大力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復活作証,在眾人面前大受愛戴。在他們當中,沒有人缺乏什麼,因為凡擁有田地房屋的,都賣掉了,把賣得的錢交給宗徒們處理,照每人的需要來分配。(宗四32∼35)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二取自聖若望一書第五章第1到6節,內容強調信仰的功用。誰信仰基督就成為天主的兒女,必能戰勝世俗。

   聖若望宗徒這樣教訓我們說:

   親愛的諸位,凡信耶穌是默西亞的,都是天主的兒女;如果我們愛一個為人父的,也必愛他的兒女。我們若愛天主,又遵守他的誡命,便知道我們一定也愛天主的兒女。原來愛天主,就是遵守他的誡命,而他的誡命並不難於遵守,因為凡是成為天主兒女的,必戰勝世界;使我們戰勝世界的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誰戰勝了世界呢?不就是那信耶穌是天主子的人嗎?這一位就是經過洗禮的水和犧牲的血而來的耶穌基督,他不但是經過水,而且是經過水和血而來的;並且有聖神作証,因為聖神就是真理。(若壹五1∼6)

  我們把本主日彌撒中的福音和兩篇讀經綜合起來,可以指出這樣的一個教訓。那就是:耶穌的復活建立了一個同心同德的信友團體,這個團體的成員都深信他們已經得勝了世俗,因為他們所信仰的耶穌已經升天,從天上遣發天主聖神指引並支持他的教會內的每位信友。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上主日是耶穌復活節瞻禮,在西方稱做逾越節。這名稱的出處在舊約聖經,原來是指猶太宗教的一個重大節日。在我們基督教會中,逾越節的慶典,自從成立以來,一直延續五十天之久,最後一天恰好是猶太宗教的五旬節。但是基督信徒的復活期與猶太教徒的五旬節在本質上大有差別。猶太教徒的五旬節基本上是收穫節,而且是固定在逾越節後的五十天那一個日子上,而基督信徒的復活期中五十天慶期都屬於一個大厭節,其中每一天都同樣重要,都好比一年中最大的主日。在這個慶期中,禮儀上的特點之一是歌唱“阿肋路亞”,表示出人類因耶穌的復活而得救的喜樂。

  復活期中,主日彌撒兩篇讀經和福音的選擇,有特別的安排。讀經一常取自宗徒大事錄,是關于宗徒時代的教會的生活、成長及其為復活的基督作見証的記載。讀經二依照禮儀年歷上甲、乙、丙三年的循環,輪流誦讀聖伯多祿前書、聖若望一書和默示錄。這些選讀很適宜復活期的精神:滿懷喜悅,堅定信心,充滿希望的精神。

  復活第二、第三主日的福音敘述復活了的耶穌的顯現。第四主日的福音強調耶穌是好牧人,第五、第六和第七主日的福音都取自耶穌最後晚餐中的談話和祈禱。這些福音的選讀都取自聖若望福音。

  綜合復活期八個主日的讀經所宣報的主要信息是:主耶穌基督為了拯救世界死而復活。我們藉著相信耶穌,依賴他的寶血,實踐愛德,才能與他一起達到“生命的源泉”。因此,這些讀經給我們闡述基督信徒、信仰的主要教義,也指出基督信徒、生活的主要道路。

  本主日是復活期第二主日。本主日的彌撒福音在禮儀年歷上甲、乙、丙三年都取自聖若望福音第20章第19到31節。有些聖經學家把這幾節文字看做是聖若望福音一書的原來的結論。

  在這幾節經文中記載著耶穌復活後的兩次顯現給他的門徒們。第一次是在他復活天當的晚上。那次聖多默宗徒正好不在。八天後,耶穌又顯現給他的門徒們。這次,聖多默也在場。聖若望福音很生動地記述了他怎樣由不信而轉為相信的曲折過程,同時也著實發揮了有關信仰的神學教訓。

  在這篇福音裡,耶穌對起初懷疑後來相信的聖多默宗徒說:
  你因為看見了我才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就相信的,才是有福的﹗

  這句話中,前半段針對聖多默和其他宗徒們。他們是看見了才相信耶穌復活的人。同一句話的後半段則針對今日的教會和我們,因為我們雖然肉眼沒有看見復活了的耶穌,心裡卻毫無疑惑地信仰他。

  但是,那針對聖多默和其他宗徒們的前半段,對我們也有關系,因為我們的信仰雖然不由于親眼看見,卻是由于親眼看見了的宗徒們給我們作了的見証。“見証”是聖若望福音所發揮的有關信仰的神學訓導中的一個重要名詞。它好像教會的宣講一樣,是在人心中引起信仰的必要條件。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取自宗徒大事錄第4章第32到35節,內容談到宗徒時代基督信徒的同心同德。這正是耶穌向他的門徒們所要求的生活見証。這也是我們今日教會所切望達到的理想。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二取自聖若望一書第五章第1到6節,內容強調信仰的功用。誰信仰基督就成為天主的兒女,必能戰勝世俗。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我們把本主日彌撒中的福音和兩篇讀經綜合起來,可以指出這樣的一個教訓。那就是:耶穌的復活建立了一個同心同德的信友團體,這個團體的成員都深信他們已經得勝了世俗,因為他們所信仰的耶穌已經升天,從天上遣發天主聖神指引並支持他的教會內的每位信友。

  基督我們讚美你!


 

第三日自死者中復活〈復活期第三主日〉

「乙年主日聖道禮儀」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本主日復活期第三主日的彌撒福音,像上主日一樣,也敘述耶穌復活後顯現給他的門徒們。經文取自聖路加福音第24章第35到48節。聖路加福音敘述的耶穌的這次顯現,很可能也發生在耶穌復活那天的晚上。當時宗徒們已經聽見過耶穌復活的消息,但是耶穌復活究竟是一樁奧跡,宗徒們在沒有領受聖神之前始終將信將疑;見了耶穌的顯現,依然疑神疑鬼,不敢放心。

  在上主日的彌撒福音中,聖若望宗徒記述他的同伴聖多默宗徒的頑固,非要"看他手上的釘孔,摸那傷痕,並且用他的手摸耶穌的肋旁,"才肯相信耶穌的復活。在本主日的彌撒福音中,聖路加也同樣強調宗徒們的懷疑不信。耶穌不但要把自己的手和腳指給他們看,而且又要當著他們的面吃了一片烤魚。這並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這是一種特意采用夸張說法,其目的是在肯定一條真理。那就是:我們基督信徒的信仰是基于宗徒們的見証,而宗徒們的見証則是基于親身經歷的事實。他們並不輕易相信了耶穌復活的奧跡。
  福音記述說︰

  那時候,厄瑪烏兩位門徒回到耶路撒冷,就把在路上的事,和在分餅時,怎樣認出了耶穌,述說了一遍。他們正談論這事的時候,耶穌立在他們中間,向他們說︰「愿你們平安!」眾人害怕起來,想是見了鬼神。耶穌向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恐懼?為什麼心裡起了疑惑?你們看看我的手,我的腳,分明是我自己。你們摸摸我,應該知道︰鬼神是沒有肉軀和骨頭的,如同你們看我,卻是有的。」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伸給他們看。他們由於歡喜,還是不敢信,只是驚訝;耶穌向他們說︰「你們這裡有什麼吃的沒有?」他們便給了他一塊烤魚。他便接過來,當他們面前吃了。耶穌對他們說︰「我以前還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就對你們說過這話︰諸凡梅瑟法律、先知並聖詠上指著我所記載的話,都必須應驗。」

  耶穌遂開啟他們的明悟,叫他們理解經書;又向他們說︰「經上曾這樣記載︰默西亞必須受苦,第三天要從死者中復活;並且必須從耶路撒冷開始,因他的名向萬邦宣講悔改,以得罪之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証人。

  我們剛才聆聽了的福音記載的後半段,是一篇宗徒時代教會宣講的摘要。從這件極珍貴文獻我們知道,宗徒時代教會宣講的對象是復活了的耶穌,目的是在引起聽眾對耶穌的信仰,因而悔改,獲得罪過的赦免。教會的宣講是以宗徒們的見証為出發點,但同時也強調聖經上的預言。聖經上預言了什么呢?聖經上預言第一、基督必須受苦,第二,他死後第三天復活。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取自宗徒大是錄第3章第13到19節。這是一篇典型的初期教會的宣講。宣講員是宗徒之長聖伯多祿。
  第一篇讀經這樣說:

  那時候,伯多祿對群眾說︰「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我們祖先的天主,光榮了他的僕人耶穌,而你們卻把他交給地方首長;比拉多本來已決定要釋放,你們卻在他面前否認了他。你們否認了一個聖而且義的人,反而要求給你們釋放一個殺人犯。這樣你們殺害了『生命之源』;天主卻使他從死人中復活了,我們就是這事的見証人。
  弟兄們﹗我知道你們所作的,是出於無知;你們的官長也是這樣。但是天主藉著眾先知的口預言他的默西亞當受難的事,也就這樣應驗了。你們應該悔改歸正,以便消除你們的罪過。」(宗三13∼15、17∼19)

  我們悔改歸正,可消除我們的罪過。這是因為耶穌曾為了我們的罪、自己作了贖罪祭,他現在復活升天、在父那裡為我們「作辯護」。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二取自聖若望一書第2章第1到5節。在這篇讀經中聖若望宗徒拿耶穌在父面前為我們「作辯護"」「與我們對耶穌的「認識」相提並論。他所說的「認識」不是理智方面的抽象知識,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對他說來,認識耶穌,就是遵守耶穌的命令。不遵守耶穌的命令,卻說認識耶穌,就是撒謊。
  讀經二上這樣說:

  我的孩子們,我給你們寫這些事,是為叫你們不犯罪;但是,誰若犯了罪,我們在父那??有正義的耶穌基督作護慰者。他自己就是贖罪祭,贖我們的罪過,不但贖我們的,而且也贖全世界的罪過。如果我們遵守他的命令,由此便知道我們認識他。那說「我認識他,」而不遵守他命令的,是撒謊的人,在他內沒有真理。但是,誰若遵守他的話,天主的愛在他內才得以圓滿;由此我們也知道,我們是在他內。

  耶穌復活給我們基督信徒帶來喜樂,帶來對生命的積極而嚴肅的態度。我們基督信徒的宗教生活是要在日常的倫理行為上生活出來的。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耶穌是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在他降生前,天使加俾額爾曾向聖母瑪利亞報喜,說:“他要為王統治雅各伯家,直到永遠,他的王國沒有終結。”他誕生後不久,有賢士從東方來探訪他,稱他為“纔誕生的猶太人君王”。甚至當他被釘在十字架上垂死時,十字架上端的牌子上還寫著:”納匝肋人耶穌,猶太人的君王”。

  今天,我們知道,耶穌是君王,但不是他的同胞們一般所想像的耀武揚威的默西亞,而是聖經上所預言的死後第三日復活的全人類的救主。當初,卻連最親近耶穌的宗徒們也不明白這端道理。為此緣故,他們很難接受耶穌的三次預言自己的苦難,也很難相信耶穌復活後對他們的屢次顯現。等到他們確實知道了耶穌的復活,他們便開始宣講。他們的宣講著重兩點:第一,耶穌復活後的顯現;第二,聖經上的預言。

  本主日的福音就是這樣的一篇宣講。在上主日的福音中,聖若望宗徒記述他的同伴聖多默宗徒的頑固,非要“看他手上的釘孔,摸那傷痕,並且用他的手摸耶穌的肋旁,”才肯相信耶穌的復活。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聖路加也同樣強調宗徒們的懷疑不信。耶穌不但要把自己的手和腳指給他們看,而且又要當著他們的面吃了一片烤魚。這並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這是一種特意采用夸張說法,其目的是在肯定一條真理。那就是:我們基督信徒的信仰是基于宗徒們的見証,而宗徒們的見証則是基于親身經歷的事實。他們並不輕易相信了耶穌復活的奧跡。

  本主日福音的後半段和讀經一,都是宗徒時代教會的典型宣講。從這件極珍貴文獻中我們知道,宗徒時代教會宣講的對象是復活的耶穌,目的是在引起聽眾對耶穌的信仰,因而悔改歸正,獲得罪過的赦免。教會的宣講是以宗徒們的見証為出發點,但同時也強調聖經上的預言。

  我們悔改歸正,可消除我們的罪過。這是因為耶穌曾為了我們的罪、自己作了贖罪祭,他現在復活升天、在父那裡為我們“作辯護”。在讀經二裡,聖若望宗徒拿耶穌在父面前為我們“作辯護”與我們對耶穌的“認識“相提並論。他所說的“認識”不是理智方面的抽象知識,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對他說來,認識耶穌,就是遵守耶穌的命令。不遵守耶穌的命令,卻說認識耶穌,就是撒謊。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
  耶穌真的復活了,現在他在天上為我們“作辯護”。我們信賴他,求他寬恕我們過去的過錯,賜給我們度新生活的力量。耶穌復活帶給我們喜樂,帶給我們對生命的積極而嚴肅的態度。

  基督我們讚美你!亞孟。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